新浪新闻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国际新闻 > 新闻报道
 


欧洲反思科索沃战争

http://www.sina.com.cn 2000年05月06日16:04 来稿

  去年一年,欧洲两度成为世人关注的地方。其一是欧洲统一货币欧元的正式启动,其二便是科索沃战争。现在一年过去了,西欧国家对这场一年前发生在其家门口的战争又有何感想呢?

  没有真正的军事作战能力的欧洲,只不过是纸老虎。

  对于习惯了将欧洲作为“世界中心”的欧洲人来说,二战后的历史简直是一段不堪回首的耻辱史。美国不仅在国际舞台上出尽了风头(而这过去是仅属于欧洲的),而且其部队还在欧洲长期安营扎寨,充当起了西欧国家的“保护神”。

  苏联的瓦解和冷战的结束,为西欧的复兴和重新崛起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欧洲各国下决心利用集体的力量,通过一体化的途径,争取在世界经济和政治事务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人们看到,90年代欧洲在一体化的道路上迈出了巨大的步伐。随着1993年“马约”的正式生效,欧盟以一个政治和经济集团的新面目出现在世人面前。1995年,奥地利、瑞典、芬兰加入欧盟,欧盟成员国由12个扩大为15个。1999年欧洲单一货币的正式启动,标志着欧洲经济一体化已达到了最高阶段。

  但正当欧盟为统一货币计划的成功实施而踌躇满志之时,科索沃战争爆发了。战争一开始,欧洲军事方面的弱势便暴露了出来。冷战刚结束时,欧洲人以为今后在安全方面再也不需要依赖美国了。1991年6月,前南危机一出现,卢森堡外交大臣普斯就立即宣布,由欧洲人处理欧洲事务的时候来到了。但欧盟经过多次外交调停失败之后,已经束手无策了。无奈,欧洲人不得不重新承认一个冷战时期的事实:在安全方面欧洲仍离不开美国。1995年“代顿协议”的签署,最明显不过地说明了这一点。没有美国的出面,波黑战火可能至今仍在继续蔓延。

  通过科索沃战争,欧洲国家再次看清楚了自身在军事方面与美国的差距。这主要表现在空中远程运输、后勤、联络等多方面。欧盟15国领导人认识到欧洲不能够继续像冷战时期一样处处依赖美国了。一方面,随着冷战后国际形势以及美国国内政治的变化,美国的可靠性已经大打折扣了。下次欧洲后院出事,美国不愿再赶来“救火”,欧洲怎么办?其次,如果欧盟不能够在安全方面承担较大的责任,欧洲在冷战结束以来梦寐以求的与美“平等”地位将永远是一句空话。冷战期间,西欧由于无力抗衡苏联,只好接受美国的保护,在此背景下结成的同盟关系自然是没有平等可言的。虽然多数西欧国家参加了北约的一体化部队,但北约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一直处于美国的牢牢控制之下。欧盟也一直被人讥讽为“经济巨人、军事侏儒”。冷战结束后,欧洲国家极力推动使大西洋两岸关系向“均衡”方向发展。但科索沃战争使得欧盟国家认识到,没有较强的军事实力做后盾,欧盟不仅在防务问题上只能够被美国牵着鼻子走,而且在其他领域里也很难同美国建立起真正的平等关系。欧洲也很难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独立和“强有力一极”的作用。正如英国首相布莱尔所言,“欧洲需要有真正的军事作战能力-尤其是能迅速作出反应和有效地共同行动的部队-和真正的政治意志。没有这些,我们将永远只是空谈而已。”新任北约秘书长、原英国国防部长罗伯逊说得更直接,“没有真正军事能力的欧洲,只不过是纸老虎。”

  正是在科索沃战争的强烈刺激下,欧盟在去年一年内在共同防务建设方面作出了两项重要决定。1999年也因此被人称为是欧盟的“防务年”。第一项决定是在2000年年底前实现西欧联盟与欧盟的合并。这一决定是在6月初德国科隆首脑会议作出的。它标志着欧盟组织的性质已开始发生了变化。人们不应该再把欧盟看作仅仅是一个政治和贸易组织。会上同时还任命当时任期将满的北约秘书长索拉那担任欧盟首任“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以加强欧盟成员国在外交和防务领域的合作。在作出欧盟与西欧联盟合并的决定之后,在年底举行的赫尔辛基首脑会议上,欧盟又决定,在2003年前成立一支5至6万人的“欧洲快速反应部队”。这支部队将能够在60天内完成部署,并至少维持一年。欧盟明确宣布,其成立快速反应部队的目的是,在没有美国参与的情况下,欧盟将独自有能力来解决类似于科索沃的地区性危机。

  巴尔干不应成为被欧洲一体化遗忘的角落

  科索沃战争一方面激起了欧盟国家加强共同防务力量的热情,另一方面,也推动了欧盟“东扩战略”的调整。

  我们平常所说的欧洲一体化,实际上包括质和量两方面,也即“深化”和“扩大”两部分。迄今为止,欧盟共进行过四次扩大。第一次是在1973年,当时加入欧共体的国家有英国、爱尔兰、丹麦。第二次是1981年,希腊在这一年成为欧盟的第10个成员国。第三次是1985年,这一年欧盟又吸收了西班牙和葡萄牙。第四次,就是我们上面提到过的,1995年奥地利、瑞典和芬兰3国的入盟。挪威当时也已完成全部的入盟谈判,只是由于国内全民公决没有通过,而留在了欧盟门外。

  目前,欧盟又处于一次其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扩大的前夜。随着80年代末中东欧国家的巨变,欧盟抓住欧洲出现的难得的机遇,于1993年作出了吸纳中东欧前社会主义国家入盟、建立一个统一的“大欧洲”的具有历史性意义的决定。1998年3月,欧盟同波兰、捷克、匈牙利、爱沙尼亚、斯洛文尼亚和地中海岛国塞浦路斯等6国开始了正式的入盟谈判。1999年欧盟对其东扩战略进行了调整,决定从2000年开始在同上述6国谈判的同时,还将与斯洛伐克、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立陶宛、拉脱维亚、马耳他6国就入盟问题进行谈判,同时首次将土耳其确定为欧盟正式候选国。这两项决定反映了欧盟实施扩大战略的新思路,即东扩将实行“统一排队”的做法,不再把申请国分为几等,制造新的“分界线”。这一建议是由以普罗迪为首的新欧盟委员会于1999年9月走马上任后首先提出来的。

  如同建立共同防务一样,欧盟委员会的这一建议也是在对科索沃战争进行反思的基础上作出的。欧盟委员会认为,欧盟从科索沃危机中应吸取的教训之一就是,不应该将巴尔干地区排斥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之外,使其成为被欧洲联合遗忘的角落。而中东欧地区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正是因为欧盟东扩战略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欧盟必须加快融合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巴尔干半岛达标落后的申请国的步伐。根据1993年欧盟在哥本哈根首脑会议上制定的标准,中东欧国家要加入欧盟必须做到“政治合格”、“经济接轨”,并同意接受欧盟建设的最终目标。所谓“政治合格”,就是建立西方民主制度,实行多党制,尊重人权及境内少数民族的权利等。“经济接轨”指的是申请国必须接受欧盟现行的经济运行规则及标准,建立有效的市场经济体制。欧盟明知道这些国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将难以达到这些要求,但它希望通过宣布开始谈判的方式,给这些侯选国注入改革的动力,以此来推动这些国家早日融入到欧盟中来。

  科索沃是一个“特例”,不应成为“先例”。

  科索沃战争结束以来,人们注意到,欧盟国家一些领导人多次在一些国际场合强调,科索沃仅是一个“特例”,不应成为“先例”。显然,这也是欧洲国家在对科索沃战争经过深刻反省之后得出的结论。如何理解欧洲国家这句话的意思呢?

  对于许多中国人来说,去年西欧国家特别是一直和美闹独立的法国同美国一起对南联盟进行长达70余天的野蛮轰炸是难以理解的。许多人在问,欧洲主张的“多极化”还要吗?事实上,欧洲人所说的“特例”,主要是指这是在其家门口发生的危机,解决这一危机欧洲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同时欧洲人也在一定程度上看到了这场侵略战争对国际社会产生的极其恶劣的影响。

  科索沃战争的最大危害在于美国等国是在没有得到联合国同意的情况下打着北约的旗号对一个主权国家发动了野蛮的赤裸裸的侵略。科索沃战争不仅践踏了现行的国际关系准则,架空了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方面的作用,而且助长了美国在全球范围内推行霸权主义的野心。

  冷战后美国的外交战略十分明显,所谓“领导世界”,不过是“独霸世界”的另一种说法。对此,欧洲国家也是心中有数的。在反对“单极世界”,主张建立多极化世界方面中国同欧盟是有共同语言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欧洲国家坚决反对把科索沃作为今后解决地区性危机的模式的说法,强调科索沃不应成为“先例”。(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冯仲平)





请您点击此处就本文发表您的高见

欢迎下载信息即时传送软件-新浪点点通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新闻报道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本网站所刊登之新闻标题及内容,皆由合作媒体提供,不代表新浪网本身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