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国际新闻 > 华声报> 新闻报道
 


新闻分析:人类面临水荒威胁

http://www.sina.com.cn 2000年2月22日 09:30 华声报

  早在1972年,联合国第一次环境与发展大会就指出,“石油危机之后,下一个危机便是水”。1977年联合国 大会进一步强调:“水,不久将成为一个深刻的社会危机”。1992年,一些专家指出,到21世纪,水、粮食和能源这三 种资源中,最重要的是水。1997年联合国再次大声疾呼:“目前地区性的水危机可能预示着全球性危机的到来。”然而, 这些骇世的警告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

  地球表面的2/3虽然被水覆盖,但其中97.5%是咸水,在余下的2.5%的淡水中,又有87%是人类难以利 用的两极冰盖、冰川、冰雪。人类可利用的淡水只占全球水总量的0.26%,而这些淡水大部分是地下水。实际上,人类可 以从江河湖泊中取用的淡水只占水总量的0.014%。有人比喻说,在地球这个大水缸里可用的淡水只有一汤匙,而这一汤 匙水又遭到严重污染。据联合国统计,全球淡水消耗量自20世纪初以来增加了约6-7倍,比人口增长速度高2倍。全球目 前有14亿人缺乏安全清洁的食用水,即平均每5人中便有1人缺水。估计到2025年,全世界将有30亿人缺水。波及的 国家和地区达40多个,主要为非洲和中东地区,印度、秘鲁、英国、波兰及中国部分地区亦会受到影响。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全球每年至少有1500万人死于食用被污染的水而引起的疾病。此外,世界一些主要河流流量 减少甚至断流严重破坏生态平衡,从三角洲的退化、物种濒临灭绝到内陆湖泊不断缩小和沼泽地的消失,把人类及其赖以生存 的环境置于越来越大的危险之中。

  缺水将制约发展。农业用水约占全球淡水用量的70%。水资源短缺会阻碍农业的发展,危及世界的粮食供应。缺水 使全球耕地面积逐年减少,长此下去势必导致粮价上涨,进一步加重贫困人口的负担。工业用水约占全球淡水用量的20%。 由于缺水,一些国家的工厂、矿山不得不停产限产。

  全世界有一半的人口生活在与邻国分享河流和湖泊系统的国家里。地球上有214个河流和湖泊系统跨越一条或若干 条国界。其中148个水系统经两个沿岸国家,31个水系流经3个国家,有的水系流经的国家多达12个。水源的严重短缺 ,很可能成为地区或全球性冲突的潜在根源和战争爆发的导火索。其中最有可能发生冲突的国际河流是:由以色列和阿拉伯邻 国分享的约旦河;流经埃塞俄比亚、苏丹、埃及等国的尼罗河中下游;由土耳其、叙利亚、伊拉克分享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 斯河;流经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印度河。

  中东属于半干旱气候,严重缺水。有人预测:中东下一场战争将因水而爆发。巴勒斯坦指责以色列非法将约旦的地下 水储量引走了40%,从而威胁到巴勒斯坦人的生存。约旦则认为,叙利亚和以色列从耶尔穆克河和约旦河抽走越来越多的水 ,已造成约旦人用水困难。而叙利亚和伊拉克则指责土耳其利用阿塔图克大坝控制了幼发拉底河的源头。为防不测,土耳其为 其水利工程配备了地对空导弹等现代化武器。沙特阿拉伯报纸认为,以色列占领戈兰高地的目的之一是获取水源,使戈兰高地 的水成为以战略资源的一部分。

  目前,在迫使人们离乡背井的因素中,水是重要因素之一,有人甚至认为,已超过战争原因。如今,传统意义上的难 民仅为2200万,而由于缺水而出现的“环境难民”则多达2500万,到2025年,缺水难民将多达1亿人。

  面对水荒,人类并非束手无策。专家们认为,采取如下措施是切实可行的:1.加强对水的立法和管理。1997年 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国际水域非航海使用法条款》,既可以成为有效的、有利于生态的水管理的基础,也可以作为发生冲突时 处理危机的依据。1998年“水与可持续发展国际会议”建议各国成立淡水资源管理部门,建立跨国河流淡水资源管理机构 ,以便把国际水系纳入有序使用的轨道。2.节约用水。首先是农业灌溉用水。灌溉技术的改进,可以使有效灌溉率由30% 提高到60%-70%。以色列的节水农业举世闻名,他们采用的滴灌法使水利用率从以往的20%提高到95%。3.循环 利用经处理的工业废水。由于采用这一措施,在过去的20年中,日本和德国的工业用水并没有增加。美国钢铁业也采用循环 水,在每吨钢所需的280吨水中,只有14吨是新注入的水,其余都是循环水。4.广开水源。海水淡化、储存雨水都是行 之有效的方法。沙特阿拉伯把海水淡化作为保证饮用水源的战略工程,在上个五年计划期间,沙特耗资50亿美元,建立了1 280个水利项目。日本早在10年前就在10多个城市推广雨水综合利用系统,建成专门的雨水库以供利用。(唐进修)




相关报道: 如果今年仍然干旱少雨 北京可能闹水荒
相关报道: 北京缺水日益严重 市政府全力制止水荒
相关报道: 北京虽遇大旱不会闹水荒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华声报> 新闻报道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本网站所刊登之新闻标题及内容,皆由合作媒体提供,不代表新浪网本身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