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_logo
Sina. Ads.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环球时报 > 新闻报道
 


白宫拒访躲黑客

http://dailynews.sina.com.cn 1999年4月12日 10:27 环球时报
    就在北约宣布轰炸南联盟的时候,互联网这个虚拟世界的战场上也拉
响了警报。先是南联盟几个大的互联网服务商网址上很快就出现抗议美国
和北约决定的网页。接着,专门报道此次危机的专门网站、新闻组也相继
出现。在3月28日,美国政府白宫网站在整整一天时间内都关闭了。

    据美国电子报纸《连网》说,俄罗斯一家报纸报道,这是由于反对北
约轰炸的俄罗斯黑客们暗度陈仓,直捣了美国的老巢。

    而美国白宫网站的人士却敷衍说,这可能是一次电脑“硬件事故”,
造成了这一网站到29日星期一上午10时才得以开通。该政府网站是一个公
共网址,每天都可能遭到12次左右的黑客攻击,但一般该网址没有什么值
得破坏的内容,这次不像是一次来自外部的袭击。但网民们说,在3月29
日上午10时前,网民们无法访问此网址,只可以发送邮件。

    不过,据《连网》电子报纸报道的消息说,白宫网站被关闭的当天,
美国许多网站上的网页都被黑客偷换成了抗议北约轰炸南联盟的相同内容,
如在加利福尼亚州的科斯塔·梅萨的奥兰奇学院的网页就有一个口号是:
“俄罗斯黑客强烈要求停止进攻南斯拉夫的恐怖主义侵略行径!”在美国
另外两个以“.COM”接尾的网站上,也出现了相同的网页内容。

    据莫斯科的GAZETA电子报纸说,俄罗斯的黑客们成功地攻进了白宫的
官方网站,并抽掉了白宫的官方网页内容。

    但据该电子报纸记者安东尼·罗西卡的采访,俄罗斯的计算机犯罪管
理当局表示,此类行为属未经允许非法侵入电脑网络,可按俄罗斯1997年
法律第272条进行处罚。但是美国方面如果没有提出起诉,俄方无法开始
启动调查此案的程序。

    据计算机安全专家分析,白宫网址关闭至少是如下原因中的一个:网
络拥挤,硬件问题,或者就是外部的袭击造成网络拒绝访问。

    计算机安全专家们说,拒绝访问是网站最简便的自卫方法,但是这种
方法也只能使用几分钟或者几个小时。因此,因为硬件故障而造成一天多
时间白宫网址拒绝访问,看来不太可能。因为,硬件故障期发生后完全可
以使用另一个服务器来代替,而不可能是关闭一个网站24小时之多。

    在轰炸开始以后,南斯拉夫的四家主要互联网服务商面临炸弹的威胁,
因为南斯拉夫的互联网国际出口只有四条线,三条线是经过陆地线路,而
一条是经过卫星线路。但在接受外界采访的时候,这四家网络服务商的经
理人都满怀信心地说,他们已经做了最好的准备工作,确保线路畅通。唯
一不能保证的是,他们不知道北约最终要破坏到什么地步。

    一些网民们在向外界的朋友们传递信息时说:“一旦北约的侵略轰炸
开始,我们就会及时地向你们如实地报告这里发生的事情。”由于在轰炸
开始以后,国际电话线路十分繁忙,只有互联网是南斯拉夫对外联络的最
佳途径。

    北约轰炸开始以后,南斯拉夫几家主要的互联网服务商都不约而同地
制作了专门网页抗议北约的轰炸。有的网络服务商在欢迎页面上还特意提
醒网民们:为了表示对北约的轰炸的抗议,请将您的网页变成黑色。而多
数网络服务商为了及时报道战况,专门制作了新的网页,缩短了新闻报道
更新时间。

    南斯拉夫互联网有一通道是经过欧洲的EUNET网络出国,据守在阿姆
斯特丹的网络工程师说,在轰炸开始后,网络十分繁忙。根据笔者几天的
访问来看,南斯拉夫互联网的运转完全正常,关于战况的报道也非常及时
充分。

    北约轰炸南斯拉夫为各国互联网都提供了热门的话题。一些互联网服
务商纷纷设计了新的专门话题论坛,人们在论坛上可以各抒己见。

    互联网对于进入战争状态的南斯拉夫来说也是一个重要的舆论阵地。
几天前,南斯拉夫关闭了一家进行歪曲报道的所谓独立网络电台B—92,
对其总编辑进行教育后又予以释放,驱逐了其中的某些外国记者。而在加
拿大的一名塞尔维亚人波斯科维奇说,“互联网是我们反对战争的唯一武
器。通过互联网论坛、电子邮件,我们可以很快就知道祖国和同胞们的情
况。”  廖先旺

相关报道:
新浪科索沃危机专版:
http://www.sina.com.cn/richtalk/news/world/kosovo.html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环球时报 > 新闻报道

新浪网其他分站: 北美新浪网 | 台北新浪网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 1999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