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新闻中心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中国青年报 > 新闻报道
 
中国青年报

评论:巴尔干打了一场“数字战争”

http://dailynews.sina.com.cn 1999年7月12日 04:57 中国青年报

  美国人挑头在本世纪90年代的一头一尾打了两场战争,同是高科技战 争,但世纪末发生在巴尔干半岛上的这场战争在军事技术的应用上更趋极 致。美国人自称是“按电钮”的战争,北京大学数字地球工作室的专家把 空袭南联盟的战争称为“数字战争”。“数字战争”更多地采用了高精度 的数字地图和模拟仿真技术,能够坐在家里打仗,名副其实地运筹帷幄, 决胜千里。

  数字地球工作室的李琦教授认为,数字战争只是美国正在推广实施的 “数字地球”计划的一个具体应用。“数字地球”由美国副总统戈尔于1 998年初率先提出,目前已经成为美国的国家战略。

  

  五角大楼里的战争

  北京时间3月24日凌晨1点15分,北约战斗机从意大利的北约空军基地 起飞,对南联盟塞尔维亚共和国境内的军事目标实施打击。北约秘书长索 拉纳此后不久宣布,北约对南联盟的空袭已经开始。而美国五角大楼的发 言人透露,空袭南联盟的计划早在去年就已拟好,只是一个执行的问题。

  在五角大楼里的一间会议室里,放置着高性能的计算机、仿真模拟软 件和数字地图构成的战争模拟系统。操作人员在一张由仿真系统生成的与 波斯尼亚山区地形相似的地形图上演示着飞行任务。每一个飞行员执行任 务前,有关人员都要先在这套系统上进行仿真飞行。在空袭之前,五角大 楼里已经不知对南联盟“轰炸”过多少回了。

  

  现代战场的“诸葛亮”

  李琦教授打开电脑,进入微软公司在互联网上的主站点(www.msn.c om),点动鼠标,很快,一幅世界地图映入眼帘,其中欧洲和美国的部分 地区被涂成墨绿色,继续点击下去,你能看清这些地区城市的任何一条街 道。比如一个机场,它的跑道清晰可辨,甚至连机场旁停放的车辆都能数 出来。

  这是微软推出的分辨率达1米的超精度“世界数字地图”,它将向世 界上任何愿意购买数字地图的人提供。商用的地图已经如此精细,可以想 象美国军用的地图会是什么样子。李琦教授说,数字地图是美国政府新提 出的“数字地球”战略的一个具体应用。古人称赞军事家诸葛亮对战场信 息可以“一一示诸掌”,诸葛亮当然没有那么神,但现在的高精度三维电 子地图能够做到这一点,使人对战场的地理情况了如指掌。

  在科索沃战争中,北约首先轰炸的是南联盟的军事设施和机场。而在 战争爆发之前,一家杂志就曾公开了南斯拉夫航空中心和空军训练基地及 其附近的临时机场的图片。这些图片是设在意大利的北约空军基地用电脑 创建的仿真图片,它们不是平面图而是三维的立体图。

  

  2000年诞生数字化部队

  早在1995年初,美国陆军数字化办公室提出,建立一只面向21世纪的 数字化部队。在2000年首先建立一个数字化师,2004年建立一个数字化军。 数字化部队将建立在以战争仿真系统为代表的数字化装备基础之上,其中 旅及其以下部队的“战斗指挥系统”将耗资18亿美元。1995年北约空军轰 炸波斯尼亚塞族的行动中,美军使用了一套高级仿真系统,训练参加空袭 的飞行员。该系统由“计算机地形可视化系统”(PowerScene)、“现实 引擎”(RealityEngine)和高分辨率的保密卫星地图构成。通过虚拟飞 行,即使飞行员是新手也能变成久经沙场的老手。

  

  “数字地球”挑战国家安全

  1998年1月31日,美国副总统戈尔在加利福尼亚科学中心发表长篇演 讲,首先提出了“数字地球”的新概念。戈尔在演讲中描述了数字地球的 功能和应用前景。数字地球将用虚拟现实的方式组织全球各种信息,以帮 助人们预测气候变化、增加农业生产、保护生物多样性、打击犯罪等等。 作为美国的国家战略,数字地球在美国的军事上得到广泛应用。战争仿真 系统也是美国“数字地球”的主要内容之一,微软的全球电子地图商业计 划也是比尔·盖茨听了戈尔的演讲后,对数字地球做出的反应。

  数字地球不是空穴来风,它有发展的基础。1996年,美国国家科学院 发表了名为“中国时空”的研究报告,证实美国已经将辛亥革命以来所有 中国的年鉴资料,按照地理坐标输入计算机,并准备回溯到清、明、元、 宋、唐……这样,美国人将有可能比中国人更加了解中国。

  数字地球的概念一经提出,立即在大洋彼岸的中国激起巨大反响。1 998年5月,北京大学专门成立了“数字地球工作室”,致力于数字地球的 研究和“中国数字地球计划”的探讨,并于近日推出新书《数字地球—— 人类认识地球的第三次飞跃》。1998年10月25日,中国图象图形学会组织 了“数字地球与国防安全战略研讨会”,中国工程院院士在大会上做了主 题报告。许多专家意识到,数字地球关系到国家经济安全和国防安危和科 技发展战略等重大问题,它已经对我们提出了挑战。而硝烟刚刚散去的科 索沃战场,使这一问题再次紧迫地摆在我们面前。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中国青年报 > 新闻报道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 1999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