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新浪首页|免费邮件|用户注册|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您还可以通过
新浪点点通软件
摩托罗拉6188手机
爱立信R320sc手机
西门子3518i手机
浏览新浪网新闻


《午间一小时--海外来风》采访易趣网创始人

http://www.sina.com.cn 2001年01月09日14:52 中央电台《午间一小时》

  主持人:大家好!欢迎收听由林白为您主持的《海外来风》节目,今天我的采访地点不是在北京,我把咱们的演播室搬了出来,我现在是在上海的南京西路,一个非常繁华的地段上,一座非常漂亮的大厦里面,我今天要采访的嘉宾是两位,他们从海外归来,相信我们的上千万的听众中,有很大部分人是曾经听过这两个人名字的,那么他们两位是著名的易趣网的创始人:邵易波先生、谭海音小姐。那么非常有趣的是这两个人曾经在中学和大学都是同学,而且他们的第二个学校也许是我们的很多听众非常感兴趣的事哈佛的MBA,一会儿我们会一起来让他们谈一谈他们的成长经历,他们共同的故事,以及他们现在所做的事情,现在我做的角度正在面临这座日益繁荣的城市上海,拔地而起的无数的特色的建筑,正在展示这个城市日新月异的面貌,但是在这个城市里边,最令人瞩目的是年轻人创业的活力,他们为这个城市带来无限的生机,坐在我对面的两位嘉宾邵易波先生、谭海音女士无疑可以说是他们中的佼佼者。我想如果方便的话,就请二位从你们的中学时代谈起,我知道二位都曾经是上海一所著名中学的高材生。

  邵:我先来说说,我是在上海的华东师大二附中读的中学,我本来想说毕业的,可是没有毕业,在高二的时候就联系了到美国哈佛大学读本科,获得了奖学金,是1991年出国,读的是物理和电子工程,95年毕业以后在美国一个咨询公司叫“波士顿咨询集团”在它的总部波士顿做了两年,为世界的大型的企业做一些战略策划的工作,97年回到了哈佛读MBA,那时候就是和海英是同届同学,那时候我们认识的。

  主持人:现在我们再看一下谭小姐她的故事,是不是有同样的经历?

  谭:我也是在上海市华东师大附中毕业的,比邵易波高二届,高中的时候应该说最辉煌的是这个高中毕业参加高考,那时候得了上海市的理科第三名,然后就是考取了上海交大,读的是工业外贸和计算机双学位,94年毕业以后,在美国的“麦肯锡咨询顾问公司”上海分公司做了三年,然后考取了哈佛商学院,那就跟邵易波成了同学,同时毕业的。

  主持人:两个人都是用平稳的口气讲到自己不平凡的经历,我应该向我们听众描述一下,坐在我眼前这两个年青人,都比我年轻是风华正茂,这个邵先生是年轻才俊,而著名的谭海音小姐,首先我见她的第一面的感觉是没有想到她这么高,一个高个子女孩,据说有很多的除了数学行,除了这个考试行之外,还有很多其它的爱好,呆会儿向我们展示一下。(昔日校园精英,今朝鏖战商海,两位哈佛MBA与您笑谈留学往事,回国生活。您现在收听的是《午间一小时》周日专版《海外来风》)

  主持人:想一想当时你是一个高二的中国的上海的一位中学生十几岁,然后你一个人飞到大洋的彼岸,就开始在美国的大学生涯,我们现在非常想知道你当时刚到美国时的感受,无论是对于校园,对于生活的在那的环境。

  邵:那时我们年纪还小,十七岁可以说是对世界还是,觉得是懂了,但实际上还不懂的时候,似懂非懂的时候,有一点危险是很多人的事业观和人生观还没有定下来,好处就是我搬到一个新环境中,适应起来比较快一些,对美国也没有说具体的想法,就是说会是怎么样的,没有任何的期望,所以去得话就自然而然的住下去了,一开始是满不适应的,因为说到底是自己是一个人到那里,可以说没有什么亲朋好友在那里,一个人孤孤单单的到了那里,然后,自己这样生活、学习、工作,就这样下去了。有时候在大学一、二年级的时候,有时候也会回想起来说,是不是做了一个错的决定?是不是在中国安逸的生活,而且我觉得做下去的话,人人觉得我数学不错,我觉得这个都是一帆风顺做下去,而现在到这个新的环境,也没有人知道我的名字,就是完全是一个无名小卒在从头开始这样做起,觉得这个决定是不是作对了?那时候有一些困惑,也想过很多这方面的事情,但现在回想起来,就觉得那时候还真的是很值得的事情。

  主持人:那么从现在国内到海外留学的来看,这个年龄正在逐渐的降低,也开始出现了大量的中学生,开始走出海外去留学,那么被人们称为小留学生,那我想邵先生无疑是领风气之先,他在那个时候好像是我们国内第一个以全额奖学金的身份进入哈佛来读本科的中国学生是吧?

  邵:据我所知是的,因为我知道哈佛在我的以前几年里,还没有过全额奖学金,这是不是建国以前有过,我就不知道了。

  主持人:好,那这个话又说回来,谭小姐您是比这个邵先生多了一段在国内大学深造的这样一个机会体验,而后来你又恰好也是到哈佛又成为同学,那你能不能谈一下就是你觉得在国内这段大学的教育,对于你的成长来讲有些什么帮助?那你是否后悔说我也应该早一点出去在中学的时候就直接在美国读大学呢?

  谭:其实这是个很好的问题,我和邵易波一直争论到今天都还没有分出高低,到底怎么样的一条路是好的?就是在大学在国内读好,还是在国外读好?那其实我的感觉因为邵先生也提到了20岁左右的少年,是你的人生观和所有的价值观成形的时候,也是一个人从一个少年走向一个成熟的人的这么一个阶段,所以你周围的环境,你所接触到的知识和人,对你的影响都会相当的大,我觉得我18—25岁在国内度过的,就从上大学一直到大学毕业以后三年,这几年给了我几样很可贵的东西,第一是传统的一个中国文化的影响,因为我从小是外公、外婆,中国的老式文人带大的,那个时候也是在他们身边跟他们接触,所以中国文化有一些根基相当的深;第二就是在大学和初上社会的时候,有了一批很好的同学和朋友,这个关系的网络,这上人际网络,一直到现在对我的帮助都是很大的,不光是说工作上的一些交往,还是就是说对人对事的一些分析、看法、交流等等,这个上面我觉得精神上面是相当富有,我有了这么一批很好的同学和朋友,甚至包括大学的一些师长。

  主持人:刚才邵易波先生讲了他小的时候曾经梦想希望能够成为一个数学家,也许成为一个大学的数学教授,那我想知道谭小姐您也许在中学的时候,或者是更早的时候,您对自己未来的设计是怎么样的呢?

  谭:很小的时候,大概在上小学的时候,我记得问过外婆一个问题,就是我以后是去做居里夫人好,还是做萨奇尔夫人好?那么也是想成为比较有影响力的人,但是这个事业还不明确,但是也是从文还是从理,但是上了中学以后,我觉得可能就是更现实一些,其实对职业的想法没有固定,就觉得做什么样的职业,其实360行的分别并不是很大,但是初衷还是没改,还是希望作对人,对周围的环境有影响的事情。

  主持人:各位听众欢迎您继续收听我们的《海外来风》节目,我今天的两位嘉宾是邵易波先生和谭海音小姐,那刚才他们分别介绍了自己在早年在上海读中学、大学时候的成长经历,当用到“早年”这个词,谭小姐在我前面就乐开了花,因为对于他们两个来讲,还是二十几岁的非常年轻的年纪,用到“早年”这个词,似乎是有点夸张,但是其实作为二十几岁的他们,做的事情可以说是相当的了不起,好,稍后会让他们详细介绍,现在我们把重点转向他们曾经共同就读的这个也是我们收音机前很多听众,还有这些听众的家长们非常向往的一个地方,那就是哈佛大学的这个MBA的学位的攻读的过程?先让谭小姐讲一下你在大学毕业之后,在上海怎样想到又是怎样获得这样的机会去哈佛来深造的?

  谭:我94年毕业以后,我就考取了这个麦肯锡公司,是世界知名的一个管理部门公司,那工作了两年以后,我就觉得整天连轴转,你感觉就像一个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在一个大机器上,觉得自己的价值也不能完全的展现,而且老是往外掏,掏的有点空,希望能够在学一些东西,再有呢,工作过程中由于接触过很多这个欧美来的同事,那绝大多数是从这个欧美顶尖的商学院毕业,也听他们讲了一些商学院的许多故事,所以就比较向往,所以说在这样的一个想法下,就是希望环境有个变化,第二是希望能够再希望能够多学一点东西,就动了考哈佛商学院的念头,那个时候在挑选商学院的时候,我的想法是很简单,那我就去最好的,经过一翻调查,我觉得哈佛商学院的特点,不单单是教会你很多MBA的最基本的一些技能,同时,也会在两年的课程当中,不断灌输一个想法,就是要做一个企业的领导人这么一个概念,所以我觉得这样挺好的,能够有一个成熟观,那就报考了哈佛商学院,而且是只报考了这么一个MBA的课程,最后也比较幸运被录取了。

  主持人,具体来说报考都考你什么呢?

  谭:其实是要做很多的准备工作,因为这个学校里不单单是说要看你的这个学业成绩,还需要你能够写这个七、八篇文章,他给你七、八个不同的话题,包括你最大的成就,你遇到的觉得这个最麻烦的一个事情,你崇拜的人等等,从这个七、八篇文章里,写作当中,他能够充分了解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的想法,理想是怎么样的?除此之外,还有就是要两、三封的推荐信,那推荐人通过他们对你的理解描述,也是给学校提供了一个更完全的,你这个人的一个诡计和形象吧,这个是初步的一个递交申请材料,然后等初选你如果是被选中了,接着第二个人就是电话上的面试,那会有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的这个电话上的谈话,进一步的了解你和你的许多的想法。那整个这个报考的过程可能有两三个月的时间,那需要做的准备还是相当的多,我记得我那个时候是在96年的年底,请了一个星期的假,在家里写文章,写完以后觉得自己好像出了一身的大汗,因为的确是做了一份挺复杂的作业,因为七、八个题目,其实是根本上把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然后我的理想、我的今后对未来的看法,全部都反应出来了。

  主持人:我们再把话筒转向邵先生,那我知道你到了哈佛之后你是读大学本科,那么毕业的时候是以非常优秀的成绩,好像是整个学校里前多少名之内,这样一个优异的成绩毕业,那么当时你拿的还是理工方面的学位,我在猜想或许那个时候你头脑中这个数学家的梦想,如果说没有完全变的话,至少还保留一些,但是后来两年之后,你再一次回到哈佛的时候是攻读MBA,攻读MBA很显然是意味着你是通过它走向从商之路,能不能谈一下是什么使得你,从当初一个数学神童到最后改为立志从商呢?

  邵:其实这个决定不是一天、两天里面做出来的,而是慢慢的一个一个决定积累出来的,还有就是那时候我在大学里的时候,本科的时候,哈佛的本科和商学院是隔着一条河的,不是同一个校园里面,就是说要过桥以后才能到这个分开的商学院里面去,所以在大学里的时候总觉得看不起商学院的人,觉得商学院就是一身铜臭气,就是说我们大学生都是朝气蓬勃,因为哈佛给人的感觉就是一种思想上朝气蓬勃这样的一些人,而且对面的河是铜臭气很足的商人,想不到二、三年以后,自己也回到了这个商学院去。商学院,我觉得为什么吸引我呢?就是商学院毕业的时候,我们校长每个学院毕业的时候都会说一句话,药学院医生毕业的话,他说你接下来是要拯救人的生活,保证人的健康等等,商学院的话,他这句话是说是毕业以后,是给世界增添价值。这个好像和铜臭不相关的,一个是为己,一个是为人,好像是不一样的一件事情,但是真正的我做了管理人以后呢,我觉得其实是这样,一个好的企业,应该是盈利的企业,但是盈利的唯一的方式,就是为他的用户创造价值,而一个企业家,或者是一个商人的话,说到底我觉得,做个好的商人,或者一个好的企业家,他是要创造价值以后才可能赚钱,能够盈利。

  主持人:在邵先生滔滔不绝的讲了他这套演绎推理的时候,如何从一个数学神童走到今天这个充满信心这样一个企业家的过程,我们还是能够感到,一个数学天才少年的那个影子在他的身上,严密的推理,严丝合缝。但是我注意到你这里边当初有一个很重要一个东西是,你对于生活的向往,你看当初你会觉得比如说这个数学离生活太远,后来,趋向物理,可以近一些,但是还是有距离,那我想问你当你现在已经读MBA,当你现在已经做企业家时候,你是否认为你已经介入到真正的管理人的这种生活当中?

  邵:我觉得应该是的,这样我的心里感觉是我自己的,做这些事业的意义已经找到了,当然还有很多的路要走等等,还有许多要做,但是可以说我觉得这个已经是贴近生活的最高境界了吧。

  主持人:很高兴有机会听到邵先生在他宽敞明亮的办公室里面讲到自己生活的最高境界,我也许可以这样理解,在他心目中,真正的生活是介入到所有人的生活当中,来构成自己的生活,并且对其他人生活发生影响,最终又丰富自己的生活,而且还挣了钱,那么我们也想知道一下谭小姐您心中的生活观是怎样的?什么是生活?对你而言。

  谭:很简单,我对生活的定义,或者是我的追求应该是简单、快乐而充实。

  主持人:在不久以前,我的一个朋友对我说,其实生活中最难做到,也是最快乐的事情,首先是能够选择生活,但是我觉得具体到谭小姐你的话,现在快乐、充实,我们都绝对相信,当你在这样一个单位,25层高的高楼里面来指挥你的众多部下的时候,指挥你的众多员工的时候,它无疑是充实的,而且是非常充实,可是在这个位置上想要做到简单,这就不是那么好理解了,你怎样又能使你的生活成为简单呢?

  谭:其实分两部分,工作当中很多时候,我觉得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最直接的,最直接的方法,其实是最有效的,大家在生活上来说,我觉得我自己是比较能奢能简吧,就是比较属于这种享受生活,自己的兴趣爱好也比较多样。

  主持人:稍等一下,你说到你自己是能奢能简,我们想知道当你奢的时候是奢到什么程度?简又简到如何?

  谭:奢的时候,比较说度假,自己去国外玩,而且这个条件玩的也比较好,简的时候呢,一个月也就用上二三百块钱吃几顿饭,不买衣服不买别的东西,那就是很简单。

  主持人:好谭小姐,现在我想问一下,刚才邵先生讲,在哈佛本科的时候,曾经隔着一条河,看哈佛商学院,觉得那里充满铜臭气,为自己还没有溶入到这里面而沾沾自喜,但是他后来想法改变了溶入其中,而对于你来讲,你从前是尤其是我知道你在家里面有这种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这种背景的话,那么你有没有经历过把这种商业认为是一种铜臭味的东西,然后转变过来呢?

  谭:我觉得没有,还是像我前面提到的,就是我从小对职业的选择看法就是360行,行行出状元,包括到现在我都想我什么时候会去做教师,或者去做一些其他的行业,那我觉得只要是这个有价值,能够帮助人,影响人,都是好的职业,360行其实都能够达到这个目的,主要是看你做的怎么样,回到这个商学院和铜臭这个话题上,的确是以前也有这个想法,就觉得美国应该是商业的登峰造极的这么一个国家,那哈佛商学院呢,又是美国的这个商业化登峰造极的这么一个中心点,去以前肯定是想学校会教很多这个怎么样剥削榨取剩余利润,甚至有一些坑蒙拐骗的一些这个手段等等,但是其实在这个学校里学的很多的知识,我觉得都还是跟做人有关系,就像邵易波刚才讲的,其实我们的所有的教授,他们自己也是在美国的这个商界功成名就,然后再来教书,他们这个一辈子的心得跟学生分享,每一个人都或多或少会提到这个做人对从商成功的作用是相当的大。那我记得我们有一门讲,请来了一个也是哈佛商学院30年以前的毕业生,他现在是这个美国小企业协会的主席,工资不高,一万美金都不到,不像他的一些这个同班同学,肯定都是年薪百万千万美金,但是他说其实我们每一个学商作商的人,最终都应该想到的是怎么样给自己周围的这个社会,周围的人带来帮助,和他们一起来进步,那我甘愿拿这份低薪,是因为我看到,我帮助人能够得到这种满足快乐感。所以我做了一辈子,我把我这个经验跟大家分享,希望你们每一个人在自己的事业当中也能想一想,我在挣钱成功的同时,是不是也帮助了周围的环境,和周围的每一个人?我想这个其实是对我启发相当大,而且这样的场景在学校里经常会出现发生。

  主持人:谭小姐讲到在哈佛的这个教育期间的这些往事,那我也很想让邵先生来谈一下,因为对于我们许多听众而言呢,哈佛商学院是如此的有名,以至于许多人对它充满了神秘感,而当你自己自身于其中的时候,你认为它最大的特色,或者是与你原先所设想的不一样的地方是什么?

  邵:我先说一下一般一天是怎么过的吧!这可能我想给很多听众可能会有这样一个概念就是那里,一天平均的这个典型的一天是怎么过的?一般早上大多数学生是住在校园的宿舍里边,有20%的人住在校外,我是住在校外的,那么早上起来以后是8点多,9点上课,一般一天是有三门课左右,每一门课是一个半小时,主要的是课有不同的科目,第一年是必修课,第二年是选修课,必修课就包括怎么做一个领导人、会计,另外是如何处理企业内部的福利和福利待遇方面怎么做、怎么做市场是一门课,另外是比如说互联网经济也是这样一门课,有一些课是必修课,有些课是选修的。一门课一般一年一个学期会有20多节课,每一节课基本上是围绕着一个案例,也就是他会事先给你一个10—20页纸的一个案例,描述一个实实在在从前发生过,或者是正在发生的一个商业的要做的一个决定,面临的一个决定,他给你做了很多这种背景资料,让你去了解这个做这个决定的很多背景,然后让你说你会做哪些事情?然后当天看好以后,第二天上课的时候大家就来讨论,各抒己见觉得如果我是这个当事人的话,我会做什么事情,可以说一开始是这样,开了锅一样,大家互相来讨论,讨论了一个小时多以后呢,快结束以前教授会来总结一下,如果已经发生过的话,他们会跟我们说当事人其实是这样做的,他什么事作对了,什么事作错了,建议我们同学哪些话说对了,那些话考虑的不够周到等等,就是可以说每一节课是这样一个实战的经验吧。然后也可以让自己不但了解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想,另外也了解别人怎么想,别的不同背景的人,他对同样的问题会怎么想等等,都是实战的经历了解很多想法。这样一天像这样三节课以后呢,接下来就是可以说是社交的时间了,大家可以互相玩了,或者体育运动了等等,比较随便的一些事情。然后晚上大部分同学会坐下来把明天的案例,仔细的读过,想过。有的时候再晚的时候有一个学习小组,然后会有三、四个人揍在一起,晚上或者第二天早上上课以前,学习小组互相来讨论一下,他们在小范围内先讨论一下对这些案例的看法。这样上课的时候呢,能够更有充分的准备去发言。

  谭:我的学习小组是一个八国联军,其实这个学校里设计这个学习小组是很聪明的一件事,就是让同学之间可以充分交流,因为在哈佛商学院,它的这个学习的宗旨不是说学知识本身,而是通过学习小组的讨论,课堂的讨论,教授的引导,最重要你自己对这个每一个商业的案例,来有一个分析、判断。就像我一个教授说的,我的课堂里不是来给你们分辩这个黑白对错,而是让你自己形成一种思维,你自己独有的思维,这样等你以后作了企业的领导,你用这套思维和你自己做人的准则,来对事物进行判断,那我觉得这样的一个学习的体系真的是很有好处。

  主持人:我们现在再来说一下MBA教育,我想在上海应该是和北京类似,就是现在这个MBA三个字母组合之后,可以说是特别的火,那么就是说很多的年青人都希望有机会授MBA的教育,无论是在国内的这种MBA的院校,还是说去国外拿MBA的学位,而现在国外的MBA学位是如此的之多,大多数都是我们没有听到过的名字,像两位上的哈佛的很少,因为更多的机会是登在这个报纸的广告上,说去哪可以读MBA等等,于是许多青年人在面临选择,那么以二位这样的经历曾经接受过世界上最出色的这种MBA教育,能不能对现在的很多年青人,他们希望去接受这个教育给他们一些教育呢?

  谭:我觉得在选择去不去读MBA,或者是选择哪个学校的时候,千万不要盲目,现在包括我周围的一些朋友和这个大朋友、小朋友吧,都有一种比较盲从,这么多人都去读MBA,那我千万不能落后,是一种从众的心理,但其实每个人应该问一下自己,到底MBA对我有没有用?我想从MBA里面学到什么东西?因为MBA其实它不是一个救命稻草,你如果觉得现在的工作对你不太适合的话,不能把唯一的希望寄托在MBA上,觉得读了MBA我就可以解决我的所有问题,MBA也不是一个万灵药,就是说我想做什么,这个MBA都可以帮到我忙,其实不是,这个还是因人而已,那就我自己来说,在MBA得到最多的一个就是思维的方式,那这个我刚才讲过是哈佛的一个特殊的教育方法,真的是培养企业的领导者,而不仅仅是一个管理人,还有呢,是一个很好的这个联络的人际网络,那我的同学、老师等等,一直到现在都还有交流,再有呢,就是说因为我从小是在国内长大,授教育,包括读MBA以前也是在国内工作,所以西方的这一些,这个案例,两年里学到的这个近一千个案例,对我来说也是很开眼界,让我充分了解接触了原来西方是这个传统的管理是这个样子的。这三点是我学到了最好的东西。至于说到就是说名校的MBA是不是真的有用,打一个比方,我一直觉得名校的MBA是一块敲门砖,它可以让你进入你想去的行业,因为名校等于是某种程度上来说证明了你的实力,证明了你的能力,但是真正开始做了以后,进了这个公司以后,是不是你能够成功,能够成长起来,这个还是要靠自己的,这个就和这个学校好坏,或者有没有MBA这个文凭关系其实是不大,也可以说很少。

  主持人:那么谈了那么多关于学校,关于哈佛,关于MBA,我想知道一下,尤其是邵先生,您出国那么多年这个中学生的时候就跑出去到美国读书,那么这么多年生活之后,除了学业上,这个美国社会在生活方面,对你的影响表现在什么地方,你是否曾经有变成这种黑心白心的这种危险?这种趋势?

  邵:这我觉得到没有吧!因为我觉得我的心肯定还是一直是黄的,然后对于在美国生长的中国人,他们不可否定,肯定大多数都是以白为心事了,但是呢,很多人很有趣的是他们现在正在专心学中文了,要到中国来一趟了,因为首先他们自己有一种寻根的愿望,第二个呢,其实对他们来说,中国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因为中国的经济这样的发展的话,对很多在美国生长的中国人来说,他们都会有一些语言的优势,有一些文化的优势,他们可以成为美国和中国之间的桥梁,能够通过商业创造价值,给自己也创造出价值。

  主持人:好,现在我们要说到你回国创业了,据我所知,你因为要回国来开创事业,好像在那里欠了一大批钱?是怎么回事?

  邵:海英和我都一样,因为我们原来的雇主麦肯锡和波士顿咨询公司呢,都是借钱给我们,让我们去读MBA,MBA总共有九万、十万美金这个包括学费,包括住处费等等所有的费用加在起来九万、十万美金的话,都是他们出的,所以如果我们那时候回到他们那去工作,毕业以后回到他们那去工作的话呢,这个债,他们就不用跟我讨这个债了。如果我们不回去的话,那我们得欠他们的钱要还,所以海英我们现在都是欠债累累吧,但是觉得生活还是很充实的,钱是不多。

  主持人:这是一个很奇怪的事,我必须得问一下,因为现在我看到的是你们公司是一片辉煌的情景,这个你们公司的知名度也是非常的高,在大街上很多地方可以看到你们的牌子的广告,可不可以比如说撤掉其中的广告,或者说先把自己欠的钱先还上呢?或者你们以前的雇主难道没有想到跑到你们现在的办公室来向你们追这批欠债吗?

  邵:公司的钱和个人的钱是完全分开的,就是我们有公司的股票,我们是公司的拥有者,但是这是现金的话,投资都给我们这个公司,让我们公司来做接下来的事业,这个不是给我们自己个人的钱,我们自己个人是绝对不能挪用的。

  谭:还有呢,要补充一下,就是说其实我们也相信自己的能力,觉得今后这种赚钱的能力,所以也不担心现在欠一些债,那像我自己现在就欠了有这个九万美金的债,但是不是债麦肯锡的,因为已经从这个银行拿这个贷款,把这个麦肯锡的这批钱已经还掉了,现在每个月要付一定的这个费用还给银行,那十五年付清,那其实也不是很急,就算来有时候想想,怎么搞的这个刚开始做事,就已经开始自己个人欠了一大批债,但是还是相信自己的能力,能够通过自己的工资挣到钱来还上这批贷款,所以并没有觉得好像是一个很大的生活压力,或者是一个缺憾。而且其实就是说向银行借贷款,在国外也是很平常的事情,包括现在国内我周围所有的同学、朋友,包括我的同事,也都从银行贷款,来买房子呀,或者是作别的事情,甚至是出国读书,这个是正常的一种这个行为。

  主持人:两位信心满满,对自己的事业,具体到他们的事业呢,其实在刚才的节目之中,大家已经听到他们不断的在谈论自己的易趣网如何如何,为了怕产生这种误导,以为我们在给他们做广告,所以我一直没有接他们的这个话嚓,但是现在终究还是要问一下,就是说你刚才也讲过,在哈佛的MBA课程里边,已经出现了互联网经济这样一门课,这个是反映速度是更快的,那么你是在什么时候开始觉得决定就是要回国来在互联网方面创业?

  谭:其实先要跟大家这个表白一下,并不是说我们真的要为“易趣”做广告,只是真的这个在全心全意在做这份事业,所以经常会这个不经意的说到我们在做的这个事业,说到公司的整个的这个建立的过程是99年4、5月份的时候,邵易波一个人跑回国内,趁着学校放假的时候,跑回国内,看了一下这个国内的这个互联网的发展的情况,然后这个灵机一动想到了这个主意,我们是99年6月10号左右毕业的,毕业以后呢,就到西海岸去融资,很幸运就是说靠着这个他的能力,说服力和这个对中国整个互联网行业的信心和了解吧,投资人给了我们一批总资金,那我呢,其实是最早毕业的时候是借了一个银行的聘书,投资银行,那准备是6、7月份回国度假,然后8月底回美国开始上班,回来以后呢,碰到邵易波,然后他就开始说服我,留下来跟他一起做,一起。后来也思考了几天吧,大概是一个星期左右,就很决断的,决定留下来,跟他一起做“易趣”,我想这个可能是我一生当中这个做的最大的,而且用我当时的话来说,也是最疯狂的决定,但是也是我最不后悔的决定。

  主持人:那这我得问一下邵先生,当时你是什么原因,一定要拉这个谭小姐入伙?在当时你这个事业还不一定收益怎样的情况下?就要拖人下水?而且为什么又没有再找一些年青力壮的,而且男子汉来做,而是要这样一位很娇弱的女子来做?

  邵:娇弱?海英是经不起我跪下来哀求的,其实那时候主要是想的就是说做一番事业的话,说到底,一番事业做成的话,最重要是谁来做?一番事业不可能是一个人来做起来的,干大的事业的话,是需要几个人、十几个人、几百个人大家一起做起来的。我自己觉得融资能力不错,但是呢,很多别人管理方面经验了,和人打交道这些经验,这方面的话,我觉得都远远不如别人,海英这个方面,我觉得特别强,我觉得这方面她可以给我增添很多很多的这个补充吧,可以说,没有海英的话,绝对是我们“易趣”绝对是,可能到现在已经没有了!我觉得真的是这样,所以那时候我觉得海音娇弱,看上去娇弱,但是其实内心是个女强人。

  主持人:你认为自己是女强人吗?其实我不是我觉得,很多人都说我属于这个比较有人情味的,但是我觉得的确是像邵易波说的,第一个就是真的是一起如果开创一番事业的话,要挑选合作伙伴,那我们在学校里就是很好的朋友,那时候包括打羽毛球,我们俩都是双打的搭档,那的确已经开始有一种默契,而且互相都很了解,再有一个呢,像他讲的,就是不管从这个工作的背景上来说,还是特长上来说,的确是互补,我觉得这两点的话,这个应该是最终他决定找我一起做,和我决定留下来做的最重要的原因。那还有一点就是大家普遍说的,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可能也有一部分原因吧!

  主持人:难怪我刚才注意到你们的员工,好像是男女参办的。

  主持人:现在当我们进行这次采访的时候实际上整个中国互联网的业绩就尤如窗外的这个气候一样,是处在冬天,而且寒意正在不断的加深,我想问的就是二位准备如何度过这个互联网的冬天呢?

  谭:也套一句诗,真的是“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现在冬天的这个一些失落,最终其实我觉得现在我们看到的,不像99年和这个今天年初的时候轰轰烈烈,这个万山红的一种气象,但是其实所有的互联网的企业都在摩拳擦掌,猛练内功,那应该在2001年和2002年看到的是一种很理性的一个网络企业的发展。而网络本身其实还是一个大赢家,因为从十年以前,网络出新,一直到现在这么多的人在用,这么多的人把自己的生活的5%,或者50%,或者95%放到这个网络上,其实是一个很大的飞越。而且这么多的互联网的企业通过网络来创造了许许多多的价值,也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一个奇迹,再套列宁很早以前说的一句话,就是“历史是螺旋形的上升,波浪形的情景,现在呢暂时是处在这个底谷,盘整的时候,那我想等大家这个内功都练好了,能够看到就看到又是一个很明朗的一个互联网的春天。

  主持人:我在最后呢,当我们结束这个采访的时候,外面的阳光已经照近窗口,让们感到一丝温暖,我们希望这两位MBA的高材生,两位有着丰富的背景和能力的年青人,他们的事业能够成功,这是林白在上海为您主持的节目。


相关论坛】 【发表评论】 【关闭窗口

 相关链接
成方圆、丁薇作客《午间一小时-女人花园》(2001/01/09/ 06:30)
白岩松将作客《午间一小时》:飘着的感觉怎么样(2001/01/08/ 14:26)
中央电台《午间一小时》:崔永元谈城市色调(2001/01/05/ 19:51)
中央电台《午间一小时》:城市和乡村的区别(2001/01/05/ 11:32)
中央电台《午间一小时》专题
 新浪推荐:定制您关心的新闻,请来我的新浪。 参加申奥-网上汽车拉力赛
聊天室全面升级 手机大奖等着你
专题:争议“处女情结”
钻石美人:伊丽莎白-赫莉内衣写真
新浪招聘网站
辽宁队前锋张玉宁遭起诉
2000年精彩国际新闻图片回放
手机栏目提供选购、评测个性化方案
孟京辉与他的《臭虫》




新闻查询帮助及往日新闻

新闻中心主编信箱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 1996 - 2001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北京市电信公司营业局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