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免费邮件用户注册网站地图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4月4日《午间一小时》:志愿者的乐与愁

http://www.sina.com.cn 2001年04月16日11:19 中央电台《午间一小时》

  志愿者:

  嘉宾:张学成(团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综合处处长)

  陈 鹏(扶贫接力项目志愿者)

  罗 丹(朝阳区的志愿服务站志愿者)

  黄东黎(律师)

  主持:曾晓东

  责编:刘 钦

  主持人曾晓东:听众朋友好,欢迎继续收听我们今天的《午间一小时》节目,我是曾晓东,第一次通过《午间一小时》节目和听众朋友交流,希望能得到大家的鼓励,我想大家都知道3月5号是学雷锋做好事的日子,这一天许多单位和个人都会主动的出来做好事,但是您可知道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常年做着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他人的事,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志愿者。今天我们的节目就请来了两位全国优秀青年志愿者,陈鹏和罗丹,让他们讲述在志愿行动中的经历和心情,同时请来了团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综合处处长张学成,我们将在节目中讨论社会如何保障青年志愿者利益的问题,好,现在就请嘉宾来做一个自我介绍。

  陈:大家好,我叫陈鹏,我在去年的一年中参加了团中央组织的扶贫接力计划的活动,就是去内蒙古的一个县,扶贫了一年,做中学的教师。

  曾:当了一年的中学老师,罗丹呢?

  刘:我是95年参加朝阳区的志愿服务站,他把我派到三里屯爱康社区服务中心,这个中心是一个残疾人自己创办的。

  曾:就是说您在那儿为残疾人服务?一直做到现在?

  刘:可以这么说吧。

  曾:今天节目的另外一位客人来自团中央,这位先生叫张学成。

  张:我作为一个中国志愿服务的具体的组织者,很高兴跟在坐的各位交流有关方面的看法,曾:今天的节目还有一位嘉宾,她是我的朋友,是从美国刚刚学成归国的黄东黎博士。

  黄:大家好,我叫黄东黎,在美国呆了七八年吧,今天想把自己在美国生活中的和志愿者,志愿服务的有关的一些事情跟大家谈一谈,如果不是参加节目我也不知道有这么多志愿服务的内容在每天的生活当中,今天说起来才觉得,哇,原来在美国志愿者和志愿服务这样一种东西很普遍。

  (音板:什么是志愿精神,志愿精神是一种在自愿的不计报酬或收入条件下而参与推动人类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和完善社区工作的精神,是公众参与生活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志愿精神还是个人对生命价值,社会,人类和人生观的一种积极态度,志愿者就是那些具有志愿精神,不为报酬而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人,1997年10月20号第五十二届联大通过决议,决定把2001年确立为国际志愿志年,中国则把每年的3月5号定为青年志愿者活动日,《午间一小时》今天关注中国的志愿者,关注他们的快乐和忧虑,请您继续收听。)

  黄:我就想请您具体谈一谈在我们青年志愿者的志愿行动当中你们都做了哪些行动上的规划和项目?

  张:青年志愿志行动应该说是从93年底开始实行,94年底我们正式成立了一个组织,全国性的青年志愿协会,从此一直发展到今天,有七年多的时间,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当然,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跟这个相适应,这种服务行为在各个领域中也取得了很大程度的发展,比如我们刚才介绍的陈鹏,她从事的这项工作,我们称为扶贫,开发,就是在扶贫开发领域实施了一个年轻志愿者扶贫经历计划这个项目,就是说有些贫苦地区缺少教师,缺少师资力量,那么请社会各界人士,只要有这个意愿都可以报名,第二步,我们在社会各方面报名的人选中我们选择一些真正当地所需要的老师,他们基本不要任何的补偿,完全用业余时间,而且很多人还牺牲了自己原有的东西,那么他们去以后,确确实实,一般执教是一年,在贫困地区,当地的孩子教一年的课,然后回来继续从事他原来的工作,不图任何的报偿,那么他们回来以后我们会继续招募一批新的志愿者来继续他们的工作。

  (音板: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是一项以青年参与为主体,以志愿服务为手段,通过青年志愿者为他人为社会提供服务与帮助,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公益事业,从1993年至今,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在教育,城市公益和社区发展,农村开发和社区发展,环境保护等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并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其重点项目,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中国青年志愿者城市社区发展计划,中国青年志愿者绿色行动年计划,在一定意义上已经成为中国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性工程,《午间一小时》今天关注中国的志愿者他们有哪些欢乐和忧愁呢?请您继续收听。)

  曾:刚才您提到了扶贫开发领域,特别是扶贫接力计划,教育项目,我们陈鹏就是这样一位倾力者,下面就请陈鹏来谈谈自己亲身经验,我想问问陈鹏,你是不是从小就喜欢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啊?

  陈:应该是吧,不过我好像一直都没有机会来奉献我的爱心(笑),我的愿望就是想参加扶贫接力活动,去帮助贫困地区的孩子。

  曾:做不做老师倒是次要的。

  陈:对对,主要是这个,接力计划是帮我实现了我这件想做的事,而附带的帮我实现了我想做老师的理想。

  曾:首先你是想有一个机会去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人。

  陈:对,因为电视上宣传,包括很多媒体,对这方面的宣传很广泛吧,我受影响很深,我真的很想有机会做这件事情。

  曾:那你是怎么跟青年志愿者协会发生关系的?怎么跟他们挂上钩的?

  陈:我看青年报,我工作一年以后我就看青年报上有这个招募启示,再加上我看到电视上有志愿者到那儿去扶贫的纪实的新闻吧,演他们怎样和学生生活,怎样工作,离别的感觉都让我很激动的,我一直就想做这件事情,结果看到报纸上有我就去报名了。

  曾:很顺利?

  陈:并不太顺利,主要是来自各方面的压力都有吧,首先是——

  曾:好事还会有压力?

  陈:当然了,我自己就要克服我自己,因为毕竟生活在大城市,我看到那些贫困地区的生活条件,我还是有一点点的害怕,我怕自己到了那个地方不适应那里的环境,战胜自己是一个,还有工作,你去那儿工作一年没工作没生活费,你怎样去对待这个问题,最后我下定决心要做这件事来自单位的压力,单位领导不同意我去做这件事情。

  曾:他们怎么样呢?

  陈:他觉得没用。他觉得你们的力量太小,再加上可能是因为单位的经济情况也不太好吧,因为当时招募启示说就说有单位的志愿者应该由单位来负担一年的生活费,后来我跟他说我不要他的生活费只要保留我的职位就可以了。

  曾:只要保留你的职业。

  陈:对对,他说现在没有这种做法。其实我想保住职位主要是为了我的父母,我觉得我这么大了,如果是辞掉工作去做这件事情他们肯定会很担心,我主要是为了他们考虑才想到不要辞职,因为我必须要做这件事,所以我就辞职了。

  曾:你觉得这件事情你必须要去做?你愿意付出这种代价。

  陈:对。

  曾:像这样的情况恐怕比较少见。

  张:也有。

  曾:您还听说过别的人?

  张:这几年还是有的,因为这个扶贫接力计划确实比较长,一年左右的时间,如果他有原单位的话那么单位首先有一个利益的问题,我这一年,也就是说陈鹏这一年出去服务了,他本来是我一个职工,为我创造效益的,说白了,但是他这块没有了,而且单位说实在的,人员都是非常紧的,人才更缺,而且我们去搞扶贫,一般的素质就非常高,再一个单位有这样的思想境界我想他肯定素质会很好的职工,那么把这么一个好的职工无偿的奉献出去,为贫困地区工作一年,那么这一年单位肯定有损失,我想很多单位之所以对这件事情不能说反对,但是起码不鼓励,这个联系到他本身的利益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们也有一些政策来保障这些事情,像陈鹏这种情况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的单位领导和同事他们对这件事情不仅理解,而且非常赞成,说白了,一个有眼光的领导,他会感觉到这件事情背后的社会效应,对他企业的影响或者单位的影响可能比他这一年挣多少钱要大得多。

  (音板:什么样的人可以申请当志愿者呢?扶贫接力计划志愿者同时要具备以下条件,自愿参加具有志愿奉献的精神,受过高等教育,具有大专以上的学历,年龄在18—40岁之间,身心健康,从事社区发展志愿者需要具备以下条件,自愿参加具有志愿奉献的精神,身心健康,受过高等教育或中等职业教育,能够提供知识和技能服务,绿色行动年计划志愿者需要具备以下条件,自愿参加具有志愿奉献精神,身心健康,年龄在18—40岁之间,具有吃苦耐劳精神,拥有植绿护绿方面专业知识的人优先录用,《午间一小时》今天关注《中国的志愿者》,关注他们的快乐和忧愁,请您继续收听。)

  曾:你为什么最后选择了内蒙呢?

  陈:我觉得大草原比较美。

  曾:去的地方有草原吗?

  陈:因为都是汉族居住区,所以没有什么草原,他们放假比较晚,他们放秋假,所以开学就会比较晚,9月底才开,这样课时就挺紧张的,也比较累。

  曾:刚开始的时候特别忙。一星期上几个课时?

  陈:我现在不太记得了,我一个星期几乎要上一二十节课,因为我教三个班。

  曾:同时教三个班?

  陈:对。

  曾:还要换年级?

  陈:对,教一个初一的班,两个初三的班,而且由于他们的课时不够就好像整天都在讲课,晚上上晚自习也要讲课,全都在不停的说。

  曾:以前没讲过课,上去以后感觉怎么样?

  陈:以前当过家教,但是我从来没有在这么大的讲台前给人讲过课,当时感觉还挺好。我以为我会紧张,但是并不是很紧张,因为我比较真诚,所以学生们可能也受我的影响吧,我感觉不太紧张。

  曾:那生活上的事呢?比如你去的时候还是秋天,不会有什么太深切的感受,随着天气的变冷——

  陈:秋天其实就已经能感受了,十一从家走的时候,九月底,那时候大家还穿着短袖是吧,但是到那儿立刻就要穿上两件很厚的衣服了,就冷得很快,我父母五一去看过我一回,他们说那时候北京已经很热了,可是我们那儿还穿着棉衣呢。

  曾:他们在什么地方?

  陈:在永川县大青山以北七八十公里吧。

  曾:那里也是比较边远的地方。

  陈:对,离边境可能有二百公里。

  曾:在那些地方工作语言会有问题吧?

  陈:我要求我的学生在课堂上必须说普通话,但是他们好像不太听我的。在这一点他们总改不过,好像不太好意思吧。

  曾:那好意思说英语吗?

  陈:那当然,开始的时候我会主动跟他们打招呼,但感觉他们很胆怯,可能他们见到的人也比较少吧,当他对你感兴趣的时候不会说话,只会站在你旁边,总是挨着你很近但也不说,你怎么跟他说话他也不说,但是慢慢的,因为我比较活泼,比较外向,影响了他们以后,反正我教的初一学生可以主动的用英语给我打招呼,见到我就说GOOD MORNING,MISS CHENG,就这样。

  曾:你在那个地方生活和在北京生活肯定有很大的反差,这种生活当中的细节,这种困难是怎么样一点点克服和适应的呢?

  陈:虽然开始的时候生活上用水,他们都是从井里打水,而且井都是露天的,开始我们几个女志愿者到那儿的时候我们都不吃井里的人,只烧起来用,吃的水就是到老师家去,他们有些也有自来水,就去打自来水,他们家比较远,开始我们还坚持不懈的打自来水,后来时间长了吃的用的都用井里的水。

  曾:习惯了。

  陈:对对,慢慢就习惯了。

  曾:在那儿得生火吗?

  陈:当然得生火了。我觉得很多事情比我想像的容易。

  曾:你原来可能想去了怎么适应是一个问题,现在是车到山前也就没那么困难了。

  (音板:青年志愿者的招募方式是怎样的呢?招募青年志愿者采取青年志愿者自愿参加的原则,面向社会公开招募,一般会在新闻媒体上发布招募启示和招募广告,或者在大中城市举办招募说明会,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和各地青年志愿者组织设有招募办公室,向社会通过招募电话接受志愿者的咨询和报名,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的电话是010-85212269,《午间一小时》今天关注志愿者,关注志愿者行动,他们有哪些快乐和忧愁呢?社会又将怎样保障他们的利益,请您继续收听。)

  曾:这一年你在那里也得到了乐趣,也做了你想做的事情,也吃了不少的苦,苦乐相抵最后你内心积淀下来的是什么东西呢?当你离开的时候。

  陈:我觉得这个工作靠一个人的力量太难了,就需要全社会来做这件事情,大家都奉献这个爱心的话,我觉得星星之火就是可以燎原的。

  曾:也就是说你希望通过你这样的行动,不仅是帮助了这些孩子,在一段时间内,而且更希望你能够影响更多人。

  陈:但是我觉得还有一个方面吧,怎么说呢?志愿者服务也需要一种保护,因为没有这种保护,因为我有这种愿望,这种志向所以我会不顾工作什么的,我会辞掉工作去做,但是社会上还有很多有爱心的人,他必须要生活,不像我这么理想化,他还要生活,他要怎么做这件事,就是需要一种保护。

  曾:张先生,当时您会不会说等两年再说,先不要把工作扔掉。

  张:这个可能也没有太好的办法来处理。但是我可以告诉你一件事情,最近,就是今年3月5号开始,我们推出了一个新的规定,也是符合国际惯例的,叫做注册志愿者制度,注册志愿者制度的本意实际上就可以解决类似的问题,从志愿服务本质出发,因为它更多的是一种个体行为,那么我们就推行这么一个制度,让所有有爱心,自己有理想,有能力的人可以就近就便的找到相应的组织,比如我们刚才介绍的社区的志愿者服务站,比如基层的团委团组织,那么通过他们这个中间渠道报名,然后登记注册,把你的服务意项,我想参加扶贫,我想参加环保,我想助残,把你的服务意项和你的特长登记下来存档,放在那儿,假如完善起来,就能使得很多很多人有这种爱心,有这种愿望参与志愿服务的人都会有机会参加相应的服务,这是我们今天推出的志愿服务,另外我们想通过这样的制度,使得志愿者队伍,我们广大志愿者队伍建立起来,同时也加强这个队伍的管理,更重要的是让更多的人有机会参与这样的好事,奉献这样的爱心。

  曾:如果陈鹏还是想去内蒙,还是想当老师呢?

  张:现在就扶贫接力计划这个事儿,也有新的突破,教育部和我们团中央联合制定了一个政策,主要是解决志愿者的后顾之忧的,因为他是支教的,应该说很多人虽然没有经过正规的师范训练,但是经过一定的培训以后,特别是到贫困地区,正规的老师几乎没有,所以大城市去的老师说的是标准的普通话,再加上我们都有一定的知识层次,比如大专呀,起码大专以上,这样他一看,比他当地的老师水平可能要好得多得多,我估计,而且大部分情况都应该是这样,陈鹏应该是这样的。

  陈:对,是这样的。

  张:在这种情况下参与的人员应该是很广的,很多人都可以参与这个事儿,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这30多所高校给你一个特殊政策,就是给你增加几个保送研究生的名额,那么就是说保送研究生是什么概念呢?就是说本来你这个学校有两个保送研究生的名额,经过你搞扶贫接力这个活动,我就给你增加两个指标,但是前提条件是这两个指标必须参加扶贫接力一年,继续完成你的学业,继续读你的研究生。

  陈:那只是学校中的学生。

  张:这是一部分,第二部分就是你说的在单位怎么办,今年我们正在争取对人事部门,中组部,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党中央有关的制定人事政策的部门正在协调,而且据现在的情况来看,中组部,人事部都已经基本认可,而且会前的材料基本都成了,它的作用在哪儿呢?就是要保障这些有爱心,为贫困地区的老百姓,贫困地区的孩子,服务和帮助这些人,如何来保障他的人事,比如你这一年,原单位认可他去,必须保持他基本的工资待遇和原来的基本的职务,必须保持,从政策角度是强迫性的,但是从个人来讲是自愿的,我是一个志愿者。

  曾:也就是说陈鹏想去单位是不能把她随便辞退的。

  张:就是不能辞退了,就要你达成协议,当然这里也有一个问题,就是你单位和你个人一定要达成协议。

  陈:要达不成协议怎么办呢?

  张:要达不成协议只有想其它办法了。

  陈:那等于就没有了。

  曾:还得辞职。

  黄:那你这种过分的政府参加这种成本怎么算呢?我的看法是说志愿者行动纯属自愿,就是说你有时间的时候给社会贡献余热,而不应该说用其它的社会成本来抵消你这种自愿行为给社会增加的这样一种收入,如果你其它社会成本甚至超过了这种自愿行为所能获得的收益,那岂不是违背了这种自愿行为的初衷了吗?

  (音板:我会忘了随手关上水笼头吗?我会随处乱扔垃圾吗?如果有人遇到危险我会袖手旁观吗?如果有人遇到困难我会解囊相助吗?请您继续收听系列广播谈话《叩问心灵》。)

  张:刚才介绍的政策保障并不是说很具体的,就是社会不多于成本的问题,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像刚才教育部介绍的这个政策,实际上这个政策的制定是为社会发展服务的,不符合社会发展有什么意义呢?那么通过保送研究生这一个事儿,国家基本没有投入任何的财力物力,但是通过这个小小的政策就可以解决我们研究生支教团所有的后顾之忧,这是一个,比如人事部,他有一个人事政策,这一年你去,我可以给你作为一年的工龄来看,这并不是说我志愿者要求回报,而是说作为社会,作为国家的管理者,应该倡导这么一件事情,怎么倡导呢?我作为一年的工龄,作为一年的工龄来讲对社会成本,没有过多投入,没有任何损失,但是国家是倡导这么一种行为。)

  黄:会不会产生一些投机者呢?

  陈:对呀,也有动机不纯的呀。

  张:会有,因为我们国家毕竟发展到这个阶段,包括志愿者这个事儿,欧美国家已经100多年历史了,我们国家进入才7年的历史啊,那么在这么一个短暂的时间产生的这样的行为,同时产生了相对比较庞大的事业,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会有各种的投机行为,在所难免,但是我相信,绝大多数是真诚的。

  陈:但我觉得通过和研究生志愿团接触,我觉得政策应该更多的保护从社会上招募的志愿者,因为他们才是真正想做这件事的,而研究生你让他直接升,要是我也做这件事,而我没有这种想法,我想去考研究生,我可以避除考试的竞争,然后我就去扶贫一年。

  张:但是这不行,首先你要具备保送研究生的资格,就是成绩要好,各方面社会实践活动要好,只是说指标限制,比如推荐两个,你是第三个,那你说没有这个指标了,但是通过这个政策我可以保护你的积极性,所以从本身来讲——

  曾:开了一个小口子。

  张:对,但是对保送研究生本身没有任何弊害的,同样素质很高的。

  曾:回到陈鹏这里她为这件事情付出了代价,那么你下一步有什么打算呢?

  陈:我准备考研究生。

  曾:不是准备通过这种保送的方式吧?

  陈:(笑)不是,准备自己考试吧。

  曾:准备自己考研究生,将来就业方向会是跟教育有关吗?

  陈:对,我想当老师吧,所以想考师范院校。

  曾:这是你的志向,另外你的经历于我们大家听来多少带了些浪漫色彩,要去一个很远的地方,条件很艰苦,自己从来没有去过也没有试过,但是一定想要去试试这个全新的职业。

  陈:对,这对我也是一个突破。

  曾:哦,对你也是一种自我超越和突破。

  陈:对。

  曾:那你的情况和罗丹比有很大的反差了,罗丹没有离开他的单位,他的日常生活还是那样,但是增加了一点,就是他会经常的腾出自己的业余时间去为那些需要他帮助的人服务。那么我们现在请罗丹介绍一下他这些年参加志愿者行动的一些经验和经历。

  罗:我是95年6月份也是参加了朝阳区志愿服务站。

  曾:当时什么动机促使你去那个地方?

  罗:当时是刚参加工作不久,业余时间比较充裕一些,小时候生病,发烧,误症,被误症以后有并发症,并发症又烧坏一叶肺,后来接受肺切除的手术,身体一直都不好,升学以后从住院的时候到上学,一直到工作,医生、老师、同学对我都非常照顾吧,关心,这一点小时候也感受不到,叫爱心吧,后来长大觉得他们的做法实际也就是一种奉献一种爱心,我长大以后也就希望自己能够有机会回报,当然不是回报这些帮助过你的人,而是把这种爱心回报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回报给社会。

  曾:这样你就来到了朝阳区志愿者服务站。

  (音板:不善言谈的罗丹从1995年5月开始加入北京市朝阳区志愿者服务站,受服务站派遣到脑瘫患者丁铁军开办的爱康社区康复中心开展一助一的志愿服务,从此默默无闻的把业余时间放在志愿为残疾人服务工作上,他不仅处理着中心日常工作,而且还要每个星期抽出半天的时间到中心的服务对象王伟家伴他聊天,辅导工作,1996年6月王伟初中毕业,由于身体残疾,虽然成绩很好,但没有学校肯接受他,罗丹便以中心的名义为他联系学校,经过一番努力,市轻工职大的中专部终于同意接受他,1998年夏季,身体虚弱的罗丹与湖北黄石市团市委的同志一起在大堤上坚守了七天七夜,2000年罗丹被团中央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评为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午间一小时》今天关注中国志愿者,请您继续收听。)

  曾:你的经历给我们一种启示,就是这种志愿者的行动更多的表现在非常非常普通,非常非常平凡的生活状态中的,这让我想起来了黄博士跟我提到的她刚刚到美国的时候语言不通,英语底子那时候还比较差,一去之后就遇到语言障碍,第一个给她提供帮助的就是志愿者。

  黄:是,那时候是93年的时候,刚去是到美国工作,也没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去了之后语言就有很大的障碍,又急于突破,所以朋友就介绍我到美国图书馆里去,美国图书馆特别普遍,每一个很小的社区就设立一个公益图书馆,这个图书馆小的两次,大的可能到三次四次,都会有英语志愿教授对新来的移民或者英语比较差的提供免费的英语教育,主要就是帮助这些新移民尽快融入美国社会,说起美国志愿者给我的印象,就是说我进入美国社会的第一个印象,当时也没有感到,就是今天参加这个节目的时候才想起来原来他们也是一帮志愿者,当时我也觉得特别好奇,我就问过他们,你们为什么要这样?他们说整个社会需要有我们这样的志愿者,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根据个人不同的专长来做一些这样的服务,你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这些人继承了或者养成了去帮助别人的习惯,我觉得这样更好,比如到了我们身上我们也是受益者,我想这是挺有道理的。

  陈:在这里我说一下,我教的学生中他们有的就说老师,我将来长大了也要当志愿者,所以我觉得这个效果是无法用语言——

  曾:你要相信他们说的这个话,他们是真诚的。

  陈:对对。

  曾:我也当过老师,也当过一年的老师,也类似于志愿者的角色,那时候叫下基层锻炼。

  张:在哪个地方?

  曾:在房山。

  张:那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好的地方。

  曾:对,比较好。

  张:我们那时候在沂蒙山区,16岁在沂蒙山区教了3年课。

  曾:那时间很长。

  张:可能比我们环境好一点点,我们的水非常好,我们说绿色水,非常纯净的水。

  曾:然后我当了一年老师,现在绝大部分学生都想不起来了,10年时间过去了,但是有一个学生在我要离开学校时跟我讲,他说曾老师,以后我一定要像您一样当老师,最后他实现他的梦想了,他就在房山的县城的小学做老师,每年教师节他会给我寄一张贺卡,好像是在提醒我我曾经做过老师。

  黄:提醒你曾经做过志愿志,然后你又带出另外一个志愿者。是不是你要接着再着呢?

  曾:一定会有这样的机会的。

  黄:后来我才发现我在美国生活这么长时间这种志愿服务和志愿者他们的踪影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反映在各个层面也特别有意思。

  曾:你在美国从事的是律师职业是吧?

  黄:对。

  曾:那在你的行业当中有没有经常性的志愿活动?你参与过吗?

  黄:这也是非常普遍的,当我在法学院做学生的时候,我这个学校就有各种不同的法律专科的项目,比如说人民法的,有劳动法的,社会福利保障法的,那么他都会组织一些学生在教授的指导下给社会提供需要法律服务的人士进行法律服务,当然都是免费的,学生也是自愿的,反过来学校对这些志愿者他给予鼓励,他倒不会说我鼓励你们都去怎么怎么样,他是如果你要参加了这些法律服务的话,你这个时间可以按照一定的换算,换算成学分,我就觉得这种间接的鼓励就不带政治色彩。

  张:也有一些同学想到了这种事情,而且很多同学都赞成。

  黄:而且作为一个学生来说,对锻炼和提高他的业务知识,专业水平和了解社会都特别有用,他毕业以后就能很顺利的,你看我都已经做过了,就不需要从头开始,什么都不了解,就好像生手,我觉得这是特别有用的。

  (音板)

  曾:我手里头有一份资料,是联合国提供的资料,他里面有一个测算,就是发达国家,志愿服务创造的价值占这些国家国内的生产总值的8%——14%,而我们国内在这方面还没有数字可以表明,但是有一个数字我们注意到了,就是开展志愿服务这几年来参与的人数已经达到了八千万人次,张先生是不是这样?

  张:是,应该说这几年累计的人数是这样的,应该说美国社会也好,欧洲的很多社会也好,他们应该讲,相比而言,他们这个社会相对比较完善,我个人认识相对比较完善,特别是人的综合素质,各方面的素质应该说都还是比较好的,再加上他的社会保障体系非常之完善,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应该说真正意义的志愿服务,应该达到这些。那么我们国家,我介绍的美国是这样的,应该说我们还是带有中国特色的地方,特别是我们在去年的发展,应该说还有一些组织成分在里面,尽管报名都是个人私人意愿完全是个人服务的行为,但是还是有很多,包括有一定行政色彩的成分在里面,就要是什么呢?主要是它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就像刚才陈鹏介绍的那样,它是一个好事,大家都知道,但是仅仅说对这个精神大家是认可的,但是支持呢?你怎么支持他?好像咱们老百姓脑子里还没有这个印象,如果要实现了,我们将来的意思是这样,刚才你提到这个问题,志愿者目前确实还有矛盾的地方,比如刚才你介绍的,我很想参加这个事情,而且我也有这种力量参加,但是确实有很多客观因素让我没法参加,我感到在我人生的价值实现方面感到一种缺陷,这是一个矛盾,另外还有一些,比如刚才黄律师也提到这个问题,为什么我们有一些政策?政府也好国家也好,带有一定的强制性,但是它都是一种倡导性的政策,就是说我提倡,类似于学分,据我了解很多国家做得确实好,包括高中在内,高中生毕业能不能毕业或者能不能顺利毕业有一个基本条件之一就是你要参加一定时间的社会服务工作。

  黄:这又搞成了政府规定了。

  张:是政府规定,但是对学生也有好处的,它也不是强制,就是要你为社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类似于咱们国家的社会实践一样,做了以后算学分的,相当于有多少学分你完成了这个学分以后,你在毕业之后更加顺利或者说你在找工作或者在进一步的升学更有一些便利条件,是这样的,它还是一个倡导性的政策。

  黄:其实我觉得在这个志愿活动刚刚开始的时候有很多行政部门和政府协助这种东西也能理解,因为大家没有形成这种习惯,你毕竟需要政府去进行保护和引导,但是我觉得最根本的怎么样去尽快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把政府色彩慢慢的在循环过程中减弱,把自愿,真正突出的就是自愿,我确实力所能及,我确实自愿,我发自内心我想做,因为这种自愿的心态可以把事情做得特别好。

  曾:黄教授刚才讲的事情我是非常赞成的,作为我们具体参与这项工作来讲,我们这种美好的愿望,就是说通过我们的这种倡导,通过导向性的东西,慢慢使志愿服务这种高尚的行,这种精神能够真正成为一种社会生活的一部分。

  张:刚才黄律师也介绍了,包括罗丹也介绍了,实质上志愿服务本身事情是很平凡的,可以说除了扶贫接力这种特殊的项目之外,普遍意义上的志愿服务是人人可为人人能为的,因为它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

  黄:的确是小事,能帮一下我就帮一下。

  张:你可以不组织,我自愿的帮一下,对我人生来说我觉得很充实,对我的人生价值来说我觉得很完善嘛。

  曾:我们理解现在的志愿服务已经成为我们文明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因为它已经涵盖了人类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社会福利事业等方方面面,只有通过每一个人的努力,一步一步把志愿者的服务推向深入,最后才能达到整个社会的进步和繁荣,感谢大家参加我们今天的节目,谢谢!


发表评论】【时事论坛】 【关闭窗口

新 闻 查 询


 相关链接
《午间一小时》谈独生子女教育(2001/04/13/ 13:24)
4月9日《午间一小时》: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2001/04/13/ 13:21)
《午间一小时》:焦波的故事(2001/04/11/ 06:55)
4月15日海外来风预告:《刮痧》导演郑晓龙访谈(2001/04/11/ 06:48)
中央电台《午间一小时》专题
 新浪推荐
都市生活全新改版
美军侦察机撞毁中国战机事件
同学们在等你呢! 快来新浪同学会
新浪网网友个人专辑全新改版
乐坛群星闪耀5-1工体 新浪网与你同申奥
独家连载中国第一部足球小说《假球》
GlobalEnglish 三个月练就流利口语
第一届新浪全国妈妈宝宝五一大聚会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 1996 - 2001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