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国内新闻 > 新闻报道
 


东史郎文章:南京大屠杀--我为什么作证

http://www.sina.com.cn 2000年4月25日 02:58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1987年8月15日,东史郎向朝日新闻读者栏目投稿发表《南京大屠杀--我为什么作证》一文,强烈反驳恐吓他的人。这是刊登在朝日新闻上的文章。(东史郎提供)

  中文:7月7日,关于南京事件我举办了记者会,公布了战场上的记录。对此,全国有表示同意赞成的。同时,也受到谴责与攻击电话或信件(约70多次)的猛攻。谴责及攻击几乎都是匿名的,无论怎样询问也不肯报名,来信则大都用的假名。我公布了住址也公布了姓名,并且也在电视上露了面,但为什么这些人却要隐瞒自己呢?另外,我还受到冒名“赤报队”或自称爱国青年联合的人的强烈威胁。

  每天从早到晚都受到连续的电话攻击与责难,听到斥骂的怒声。妻子十分恐惧,但我没有畏缩,一一应答并进行说明。听了我的说明的人们基本上都对我理解了。但是我没有办法向那些匿名者们进行反驳和说明。而且,没有直接给我打电话或写信的人中可能也有与匿名者们持相同意见的。另外,还有胡言乱语说,你拿了多少钱的极其低劣之辈。为此,我希望进行回答。

  首先,我想到,我国的文化是从中国传播过来的,这是我们文化的原点。中国是文化的先导,而东洋史构成日本人的思想与哲学,是血和肉。任何人都不会不希望我们同中国在将来实现日中友好共存共荣。对于在自己家中践踏邻居,说你家的房子太大了,给我10坪!而以暴力强夺的掠夺者,怎样看待,怎样行动。如果想象一下被人殴打,被人侵犯自己房屋者的立场,恐怕连小孩子也能理解日中战争的是非曲直。

  真正的友好产生于真实之中。隐瞒事实,而以客套语言应付固可自鸣得意。但装出善意面孔,搓着双手做出笑脸,不会产生真正的友好。虽说如此,但自虐性的暴露也还是不能使真意相通。那不如说是伪善的和充满恶意的。我们断然不是为了自虐性地暴露日本军的错误、罪恶和残杀而举办记者会的。罪恶是谁发起的?应该受到谴责者是谁?我们是因为认识到,只有反省、探求罪恶的原动力,祈求不再犯错误,才是日中友好的根基……,所以举办了记者会。

  这种大屠杀是谁为了什么而干的?我们想到陆军。不批准有关俘虏处置的日内瓦国际协定,不要被生俘,即使是敌军,俘虏当然也要处死的这种陆军的精神,不正是这种大屠杀罪恶的根源?

  不加入国际协定(即不是国际人),丝毫不关心俘虏的处置,这正是陆军省部分将军们的写照。正是陆军省让善良的士兵们变态。陆军省发动错误的战争,让我们的父兄成为战场上的露水而消失。战友们认为是正义,坚信是为了国家而参加了战争。

  人被置于极限状态便形成异常心态。也许在下一个瞬间,死亡就在等待着。如果由这种生死极限的心理状态所造成的结果不应受到谴责,还有什么应该受到谴责?这种状况是从何而来的?必须严厉追究。我们三人在记者会上向各位记者呼吁的,就是进行这种探究。

  实行匿名谴责、攻击的人说“你们冒犯了英灵”、“使战死者白白死去”。果真是这样的吗?各位在战场上战死的父兄们所祈求的是什么?难道不是发誓再也不让自己的骨肉亲人被赶到战场上去吗?难道不是再也不要发动日中战争,祈求永远加强友好吗?所以,这不正是为了慰籍英灵,让他们安息吗?与其到靖国神社参拜,走走过场,我们难道不应该让发誓永远不再发动战争的靖国神社在我们的心里得到祭拜吗?如果不这样,战败便真的不过是造成了过多的牺牲者,我们父兄的战死便真的是毫无价值了。

  战败后,蒋介石军队来接收武器的军官放过了我。他严厉地说,“我做了日军俘虏后,在南京下关遭到日军屠杀。我装死蹲在一批批被枪杀的战友们的尸体下面,深夜悄悄逃出才活到今天。一想起那时的事,我就什么祈求都没有了。我现在就想把你们这些俘虏都枪毙了。但是,要‘以德报怨’的命令救了你们的命”。活命之事我不能忘记。这是中国人民以流水不止不争先,大江日夜悠悠流的高尚风范对我的宽大处置。

  我们必须认错服输。因为真正的友好只能来自真心。日本人所歌唱的赤心、真心、诚实是什么?企图将隐瞒不了的事实隐瞒起来的不正常神经与怯弱,将会阻碍和平与友好。

  各位匿名者们,不是中国军队侵略了日本,而是日本军侵略了中国。如果忘记了这点,所有的观点就都不对了。这点才是进行思考的根本。





相关报道:东史郎诉讼案背后的阴谋
          图文:东史郎记述桥本光治杀人的日记片断
          第三章:日本法院的不公正判决(节选)
          图文:鼓动桥本光治起诉东史郎的核心人物森英生

相关专题:东史郎和他的诉讼案

相关讨论,请进历史不容篡改论坛
请您点击此处就本文发表您的高见

欢迎下载信息即时传送软件-新浪点点通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新闻报道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本网站所刊登之新闻标题及内容,皆由合作媒体提供,不代表新浪网本身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