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新浪首页 | 免费邮件 | 用户注册 |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 新闻报道














您还可以通过
摩托罗拉6188手机
爱立信R320sc手机
西门子3518i手机
浏览新浪网新闻


网友评论:疯狗的狂吠--为电子游戏正名

http://www.sina.com.cn 2000年06月20日11:32 来稿

  最近深圳十多名市人大代表联名提议彻底清除游戏机,在网友之中引起强烈反响。大家对此议论纷纷,在此我们特为各位网友推荐一篇精彩评论--

  最近关于游戏机的话题突然又变得热闹起来。这和股票的大势大概一定是一样的:平静了一段时间,总要炒一炒,不然的话,很多人的存在似乎就不太重要了。

  很想跟着这股风也掺和一把,有熟悉的朋友常常问,为什么在这样的热潮中居然看不到您老先生的大作,问得我确实有点惭愧。不过说话的机会并不容易得到,我一直感到诧异的是:为何那些老记中记小记们,连家长、孩子、公安局甚至机房老板的话都能听得,却从来没有想到问问于此最为有关的业界专家对此究竟有何看法。

  我虽然在业界混了些年,但到底不是专家,所以请贴更是发不到我的头上的。

  这样一想,心里便有些释然,甚至于飘飘然了。毕竟人微言轻,以我的资历,说些什么完全不用理会,就算记先生们将此做为疯狗的狂吠,似乎也并无所谓。世界之大,给狗叫几下的空间,应当也是有的。

  游戏机是不是能够开发智力,我并不确定。我所能够确定的,是国外从来没有任何一个游戏的开发商,宣称过自己的产品是可以“开发智力、增长知识”的,因为他们知道电子游戏的本意,同电影、电视、碰碰车、假A等一样,只是供人消遣的一种娱乐而已。娱乐者也,玩玩而已,让自己和朋友快乐地消遣时光,这就是游戏的简单的本意,原本就不为什么。

  只是中国人传统的思维里根本容不下这种“不为什么”的娱乐。在国人看来,任何行为都是有企图有谋划的,不是对自己好,就是对自己坏。那些立志于打开中国大陆娱乐业市场的本土主机生产商们,在这种环境下,为了介绍出自己的产品,只能想方设法为“不为什么”的电子游戏找一些存在的价值。可悲的是,这由国人自己搞来的莫名其妙的误导,现在又授人以柄,成为大众抨击电子游戏的一个理由,实在令人啼笑皆非。

  虽然以此批驳电子游戏的存在价值本来就有些滑稽,但若是把握的准,倒也是一杆利器。不妨让我们先看看记同志们给我们带来的既公正又客观的调查报告:

  “有关专家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就“玩电子游戏机学生视力、大脑工作能力指数及被辐射状况”等,对贵州省贵阳、安顺、黔南三地的1434名大、中、小学生进行为期一年的调查分析后发现,电子游戏软盘是事先设计好的控制程序,是一种固定模式的大脑定型训练,并不能促进大脑工作能力,而这种重复刺激反而使得大脑活动趋于条件反射,其灵活性大大降低。”

  言之凿凿?不是吧?为何其中有这么多连我这个没什么文化的粗人都看得出的毛病?先看看主动方--有关专家,是什么专家?医学界的?还是游戏界的?或者是教育界的?公正又客观的报道中并没有介绍,那我们如何确定这个调查的权威地位?再看看被动方--受调查的客体:居然是“贵州省贵阳、安顺、黔南三地的1434名大、中、小学生”!多有趣!对这些偏僻地区--至少在中国来说,不是发达地区--的调查,居然可以成为涵盖全国的统一标准,这简直比天方夜谭还要象神话!照这个方法来推理的话,联合国粮农组织大可以针对非洲内陆某一食人部落做个调查,然后得出人肉既有营养、又美味好吃、而且值得推广的结论来,这对于消除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膨胀和吃饭问题倒是一个良方。

  这样有趣的调查,自然可以调查出一些有趣的结果来。我们不妨再继续看下去:

  “...电子游戏软盘是事先设计好的控制程序...”

  呀!花了这么多时间和纳税人的钱,我们的专家们居然在调查“电子游戏软盘”?!稍有电脑常识的人都知道,软盘只是一个磁记录的物理媒介,而且在各大电脑商店均有零售和批发,何劳各位专家调查了一年?更令人瞠目结舌的是这结论开宗明义的第一句:“软盘是一种程序”......!!!

  啊!或许专家们说的是“软盘上的游戏”吧?那就符合逻辑了吧!不过我不太清楚这个调查是什么时候做的,我只知道现代概念上的游戏已经没有以“软盘”为媒体的了,现今99%的游戏是装载在“卡带”或者“光盘”里的。难道专家们如此不幸,居然调查的是这仅有的绝对劣势的不能说明任何问题的1%?也许我过于嚼舌,不过连这些细节都不注意的调查报告是否还保持着科学应有的严谨呢?至于报告的关键部分,关于游戏是不是一种“不能促进大脑工作能力的重复刺激”的问题,我几乎已经懒得去反驳了--你试试看,用这种“不能促进大脑工作能力的重复刺激”能不能完成“生化危机”、“樱大战”、“太空战士”、“DIABOLA”......这些世界上最红、卖得最好、最能够代表电子游戏主流的产品?哦不不不,简单一点吧--不用脑子也能完成“俄罗斯方块”或者“大家来找茬”?那人的脑子是用来干嘛的?!

  缺乏专业人士(尤其是游戏业界)的协助、调查局限在早期游戏和游戏不发达地区、不科学和不严谨的措辞与推理......真有点怀疑到底是先有结论还是先有的调查?但愿这只是胡思乱想--或者说,一只疯狗的一声狂吠。

  从结论推原因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念,做出任何对自己有利的论证。不信吗?再来看看记同志们的另一篇报道:

  “...江汉区工读学校一位负责人称,目前在校的85名“问题少年”,几乎都是玩游戏机高手。...”

  天那!85名“可教育好的”坏孩子,居然都是电玩高手,可见电玩的恶劣影响已经到了什么地步!哎,慢点,这些孩子恐怕也是呼吸空气或者吃饭的高手吧?那他们进工读学校是否也是因为呼吸和吃饭导致的呢?不不,这不是太荒谬了吗?换一个例子来看看:国内某合资软件开发公司(为免麻烦姑隐其名),其所有的百余名正式员工都是电玩高手,而这些员工至少是大专以上的学历,平均月收入超过5000元。我们由此能够得出什么结论?电子游戏是大好事啊!不但让人才物尽其用还步入了小康,简直是模范行业,要重点推广嘛......同样是电玩,怎么同先前的论证结果完全相反?难道记同志们的这个推理方法居然是错误的??

  据说,游戏机的另一个危害是类似海洛因的“上瘾”问题,而且据此电子游戏也获得了“电子海洛因”的“美名”。毒品自然是人人得而诛之的,这于是当然的就给了围剿电子游戏一个合理的借口。

  “xx的精神卫生专家研究分析接触到的病例后告诉记者,青少年一旦沉迷于游戏机,即会产生愈来愈强烈的心理依赖和反复操作的渴望,不能操作时便出现情绪烦躁、抑郁等戒断症状。这种成瘾症状和戒断症状同时存在的特征,与毒品海洛因的成瘾行为特征极其相似,故被称为“电子海洛因”。一旦成瘾,就会带来吸毒一样的后果,甚难戒除。由于青少年心理发育不成熟和其生理特征,“电子海洛因”总是瞄准他们。”

  得出这个结论的报告,据悉是某市的一些精神卫生专家,大概也是一个权威集团。但是轻易地将电子游戏与毒品归为一谈,究竟有多少证据,我们并不得而知。不过我们大可以根据现有的医学研究,对他们的逻辑判定做一个推理。

  毒品是如何成瘾的?大抵上来说,此种成瘾可分为肉体和精神上的两类。人类的大脑,在受到痛苦或者极度劳累之后,会自动分泌一种叫安多酚(ENDORPHIN)的物质,这种物质所产生的安多酚快感(ENDORPHIN HIGH),不但会抵消痛苦,而且可以带来飘飘欲仙的感觉。这是人类身体一种有效的自我保护,也是兴奋和满足感的源泉,并普遍存在于各项运动和活动中。当然,大脑所正常分泌的安多酚,在通常情况下是极有限、不会使人上瘾的。

  吸食海洛因或大麻之类毒品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主动获得额外安多酚的过程。当人体摄入过量的安多酚之后,大脑安多酚的自我分泌受到抑制,吸毒者不但无法再自我分泌这种必要的安慰剂,而且由于身体对大剂量安多酚的适应,需要补充越来越多的额外安多酚,从而导致毒品上瘾情况的产生--这是从肉体上来分析的。

  从精神上来说,获得安多酚可在短暂时间内使精神产生解脱感和幻觉,而这种解脱感和幻觉,是根据获得安多酚的剂量而成正比的。长时间摄入安多酚,会使人的精神产生强烈的依赖感,从而在强行戒毒时造成严重的不适。所谓身体的毒瘾易戒,精神的毒瘾难除,其道理即是如此。

  回头再来看看游戏机的问题。

  作为一种正常的活动,在玩游戏时兴奋并由此刺激大脑分泌安多酚,从而使玩家产生快感,这是游戏给人带来欢乐的一种正当方式。几乎所有的娱乐都有类似的过程:比如看电影、比如假A足球比赛、甚至比如学习。如果因此方面的类似而将电子游戏归为毒品,电影迷、球迷、运动员和学生就都有吸毒的嫌疑,这未免就有些牵强。与主动吸毒所不同的是,电子游戏的玩家所产生的安多酚完全都是人体自己产生的,并不是通过“摄入”来额外获得。只要维持正常的游戏比例和时间,大脑和身体并不会因此而受到损伤,这与毒品是有天壤之别的。

  专家们可能比较注重从精神方面来阐述电子游戏与毒品的相似性,而这其中的关键则是“依赖”。事实上,当人类长时间接触某项物体或者从事某种活动,都会产生较强的感情和依赖性。比如小孩离不开父母、学生离不开老师等等。甚至与在普通生活工作中,也有很多类似的行为发生:比如痴情的球迷、比如电脑的“斯坦福尼综合症”、比如“电视病”等等。这些行为的表征,也完全符合专家们的所谓“一旦沉迷,即会产生愈来愈强烈的心理依赖和反复操作的渴望,不能操作时便出现情绪烦躁、抑郁等戒断症状。”但我们却从来没有看到有哪些专家把假A、电脑或者电视成为“XX海洛因”。

  这岂非失于公平?那么,究竟是什么使这些专家们做出了如是的判断--换句通俗一点的话来说,干吗从一开始就要把游戏往死里打呢?还是从某市精神专家们的报告说起吧:从表面上,报告对电子游戏与毒品的相似做了详细描述,并由此推断出两者的统一。在现实生活中,毒品会对身体的免疫系统造成较大的危害,所侵害的是人类的肉体,当然得而诛之,那么电子游戏所侵害的究竟是什么呢?虽然我们在记者先生们转述的报告中看不到这个结论,但是我们仍然可以逻辑地推理出专家们想说的:影响青少年性格的发展、造成冲动暴力侵害型人格、影响学习以致今后的发展。事实上,那些报道所说的“许多医学专家表示,玩游戏机易导致近视、注意力下降,有可能诱发“儿童秽语综合症”等怪病。同济医院心理学博士施其嘉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玩游戏机疲劳之后会产生幻觉,注意力下降,反应能力变差,影响智力发展,影响学习,长时间玩游戏机,如果过不了某一关,在心理上会产生焦虑情绪。”这些正是我们所推断的。

  有没有道理?当然有。

  但是这里有一个前提--相信所有严谨的医学专家都不会疏忽的前提,也是施其嘉博士所强调的前提--长时间。

  古语所谓“过度则害”,任何有趣、有益与人体的活动或者行为,反复做、过多的做都会造成危害。读书是有益的活动,但是如果长时间读书呢?不也会出现专家们所谓的:“导致近视、注意力下降”?由电视或者电影所引发的“儿童秽语综合症”等怪病,其概率更比游戏要高得多。至于“产生幻觉,注意力下降,反应能力变差,影响智力发展,影响学习”等等,相信所有的家长、老师和专家们都有经验,这不单单是游戏机,只要是长时间从事某项活动,都容易在青少年身上诱发--这里的活动包括一切有益或者无益亦无害的活动。

  其实一语道破天机的,还是施其嘉博士的最后一句话:影响学习。社会、家长、舆论所反对的,就是“影响学习”。

  在中国,只要是学生,从小就被灌输了这样一种认识:“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学习,除了学习别的都不要考虑”。

  这种说法对吗?当然不错。但是它忽略了更重要的一点:除了是学生,我们更是孩子、更是处在最应当享受人生、最天真无邪的年代。

  对于孩子来说,他们的首要任务更应当是“娱乐”,而不是学习。

  中国的孩子始终生活在一种很沉重的负担之下,这些负担更多的是环境和父母所压。我们一方面要求减负,而另一方面,社会和舆论又有意无意地把更重的负担压了下来。玩游戏并不是一件可耻的行为,

  但仅仅因为它过度之后对所谓的第一任务将产生“可能”的破坏,我们的孩子就得象做贼或者犯法般地面对游戏机。

  人类的本性,对于得不到的东西,只有会千方百计地去得到,而不是就此放弃。孩子如此,家长也是如此。这是人类的通病,但也是人类发展的动力。

  有的家长一定很惊奇:我又打、又骂、还把孩子关在家里看着,为什么他还要溜出去玩游戏?这游戏为何如此害人??其实完全不用奇怪,这也不是游戏害人。如果家长正确对待游戏、给孩子一定的时间玩游戏并对软件和程度加以控制:注意,不是对电子游戏本身加以控制,而是指相应的软件。会跑出去夜不归宿痴迷游戏的玩家就会少得多。

  只有接受了,才能加以控制。这是我们应当对游戏机所采取的正确态度。

  我们身边有许多这样的例子,许多开明的家长,得到了孩子开明的支持。大禹之所以能够治水,在于放弃了鲧的“强堵”,而改为了“疏导”。

  五千年了,居然我们中的大多数还不明白这个道理。也不知道是可笑还是可悲。

  在满天的谴责和埋怨声中,我们能够听到的是对游戏机的指责和控诉,我们难以听到的,则是每个人自己所应当担负的责任。

  先说说家长。在说他们之前,请允许我再做一次文抄公,看看媒体的有关案例报道:

  今年1月,合肥市一个年仅13岁的初中学生因沉迷游戏机,既不归家门也不进校门,甚至断绝了与家人的联系,整整在游戏机房泡了8天8夜。

  2月,南昌市一名15岁的初中生因迷恋电脑游戏而离家出走,竟然连续24天不到学校上课,也不回家,整天泡在游戏机室。这些电脑游戏室24小时经营,提供“吃住玩一条龙”服务。一家人日夜提心吊胆,20多天时间就像熬了20多年。山东德州一位16岁的少年玩遍当地游戏机室仍觉不过瘾,竟从家中偷了4000元,先后赴津入沪“上档次”,周游了两个多月,害得全家出动,四处寻找,最后从浦东一游戏机室里把他揪回家。

  3月,武汉一名16岁的少年因沉迷游戏机而荒废学业,其母亲在相继跪求游戏机室老板和自己的儿子后,向社会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强烈呼吁:“这可恶的游戏室,毁了我儿子,毁了我们的一切。为什么禁不下来,真要害了一代人!它毁了我们唯一的希望啊!再也不能让游戏机这软刀子杀人了!”

  年仅13-16岁的学生,在法律上他们的监管人是家长。那么在这些事件中,家长除了跪下来恳求之外,有没有做些什么呢?8天8夜不上学、不回家,家长在干什么?从来不与学校联系吗?如果家长平时与

  孩子有交流、有关心的话,他们会8天8夜找不到孩子玩游戏的游戏房?我更不敢想象那些敢让自己孩子在外泡上20多天的家长们,他们究竟是怎样管理自己的孩子?还是武汉的那位母亲说出了大多数家长的想法:为什么禁不下来,真要害了一代人!

  中国的这些家长们,当孩子上学之后,就有了卸负担的想法。他们觉得自己要上班、要工作,就不能够再承担孩子的教育工作,这些教育、管理应当由社会、由学校而不是自己来完成。孩子好,那是自己的孩子有出息,孩子不好,那就是社会不好、环境不好、学校失职。他们不觉得自己有责任,却给孩子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他们很少与孩子交流,却要求孩子处处执行自己的指令。在中国家长的眼里,孩子是没有自主权的白纸,所有的活动和安排,都要在自己的计划下,由社会和学校来监督完成。一旦有偏差,他们就会采取极为粗暴简单的手法,或者责难社会学校、或者责难孩子自己,他们一相情愿地要求取缔一切按照他们标准来说会影响他们哺育计划的东西,而这种一相情愿则加深了孩子的反抗和两者之间的代购。

  解放日报在6月13日有一篇关于游戏机的报道,其中家长的话才真正说明了这其中的道理:“这是我的错误,造成了孩子以另一个错误来反叛。”可惜,在当今中国,能够这样明理的家长,实在太少太少了!

  再看看舆论,我们的媒体在这场讨伐中又扮演了什么角色呢?

  “社会问题专家介绍说,今年一季度武汉发生的几起重大未成年人恶性罪案,均与孩子为了搞钱玩游戏机有关,有的甚至形成犯罪团伙。汉阳发生的5名青少年持刀伤害抢劫案,造成一学生重伤住院;武昌发生的7名青少年持刀伤害抢劫案,造成2名学生重伤住院。他们抢到钱后,都用于玩游戏机。江岸李钱根等8名青少年抢劫团伙,自3月份以来,在多所中小学校周边作案30余起,累计抢劫钱财3000余元,也全部用于玩电脑游戏。

  据了解,很多少年行为偏常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第一步几乎都是从迷上游戏机开始的。一位女教师说她班上的很多“问题少年”原来都是不错的,学习也好,人也听话,但自从迷上游戏机后,就开始不思学业,甚至走上歧途。

  她的一个学生,曾在赌博机里赢了500元,其后仅两年时间,就沦为一个盗窃2万元的罪犯。

  一位多年主办未成年人涉嫌犯罪案的检察官说,去年由于玩游戏机引发犯罪的已占青少年犯罪案的10%。”

  从这些报道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媒体惯有的通病。他们很少做理性的逻辑分析,而喜欢用一些刺激的、哗众取宠的事例和数字,夸大他们所要表达的事件,从而在读者中造成影响。其实上面的那些数据,有多少是经得起推敲的?谁是“社会问题专家”?他们怎么知道重大未成年人恶性罪案,与孩子为了搞钱玩游戏机有关?就算有一些孩子抢钱之后都用于玩游戏机,从逻辑的角度也属合理:现在有什么东西能够让孩子去玩的?除了游戏机以外,你难道还要孩子去洗三温暖或买套三室一厅的房子?按照这些说法,贪污犯拿了贿赂就去买房产,我们是不是要把地产交易都给禁止了?媒体另一个严重的错误是以偏概全,不懂装懂。而这种行为所造成的后果比前者更为恶劣。

  在绝大多数国内的报道中,都把游戏机与赌博机混为一谈。说到电子游戏就离不开赌博,说到玩游戏就离不开“输了多少钱”。国外电子游戏的成就、国外知名的软件厂商,他们说不出一个,能够把DDR说成是中国南方商人的灵机一动,或者把ps2当作是世嘉的主机,他们倒是常常有份。许多玩家所痛恨的正是这种唯恐天下不乱,又主动把水搅混的“记者们”。在这方面,甚至连中央电视台也不能幸免,关于游戏机的批驳搞了不止一次,但什么时候让一个业界人士或者专家说过一句哪怕是客观、专业一点的话?从来没有。一个DDR就能把这些记者变成刘姥姥,你还指望什么?记得有一个记者,在报道了DDR新闻之后发了一通感慨,大意是为什么中国人想不出这样简单的东西,为什么又让日本人抢了先?这个记者不是太聪明就是太傻:任何事物的诞生都要有其土壤和环境的。一个没有电子游戏文化的国度、一个极端鄙视痛恨游戏的国度、一大批不知所云的记者、一群压抑孩子正当需求的家长,在这种环境下,还是解决温饱更现实些!

  家长和舆论,从某种角度来说还是可以原谅的,因为他们不懂。但是造成如今电玩被点名批判、并确实造成一些恶劣后果的,则是我们渎职的管理人员。

  “今年2月27日,河南洛阳3个六年级学生玩游戏机仅仅超支了2.5元,黑心的游戏机老板金祥武竟丧心病狂地把他们杀害,并移尸荒野,焚尸灭迹。

  不少游戏机老板坦言,赚的就是学生的钱。巨大的利益刺激,使得业主想方设法甚至冒险违法经营。无论是经济发达的广州,还是地处偏远的银川,游戏机已泛滥成灾,不少城市到处可见“游戏机一条街”,电子、电脑游戏机室对学校成包围之势。游戏室老板为了赚钱,不择手段招揽中小学生入内,有的游戏机室设有包房,包玩、包吃、包睡,有的代做作业,代给学生打病假条、签家长意见,有的可以赊账,有的采取包干制,交6元可玩一整天,有的明目张胆地写着“上机2元,包夜10元”。游戏内容不乏色情、暴力,还设有一定数量的赌博机,诱使学生沉湎其中。

  管理不严、执法不严是症结所在。部门职责难分,游戏机室的开办需要公安、文化、工商三部门审批,三证俱全方可营业,可调查发现现在大部分游戏机室证照不全或无证经营,有一城市电子、电脑游戏机室达3000余家,八成是无证经营。多头管理,其结果是形不成合力,哪个部门都不负责。一些业主反映,虽是无证照,但给有关部门交了费,就可以开了。目前,收费的有文化站、街道市容办、基层公安机关以及工商、税务部门,但不少部门收了费并没有管理,或是以罚代管。

  沈阳市警方近年加大力度打击游戏厅赌博活动,但是大规模的查禁并没有禁绝这一社会丑恶现象,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其根源是一些民警与游戏机室有关系,一旦有查赌人员行动,就会有人为不法分子通风报信,甚至有些退休老民警穿着警服在游戏厅负责保安工作。”

  这些都是记者先生们的公开报道,都是有案可查的。

  为什么大多数有关的犯罪都发生在偏远或不发达的城市中?老板的黑心与丧心病狂,究竟是游戏机的错,还是我们管理部门的错?国家不是没有法规,但为什么没有人执行法规?因为渎职而造成的悲剧,难道要无罪的游戏机、要无罪的孩子和游戏机的玩家来承担?

  我始终不明白,一个在全世界年销售总额超过100亿美元的经济项目,一个涵盖了高科技和创意的现代娱乐项目,一个在国外人人向往的工作,一个能够满足全年龄对象的消遣活动,为什么在中国--我可爱的中国竟会沦落到如此的地步?为什么我们可以容忍真正有害的烟草,却容不下一个小小的游戏机??

  媒体说:在日前闭幕的中国少年先锋队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少先队员代表们递交的近300份“红领巾提案”中,取消非法电子游戏机厅几乎是小代表们的一致要求。孩子们大声疾呼:不要让我们的心灵再沉重,把我们放飞蓝天,去自由翱翔。

  是啊,孩子们说的多好,不要让我们的心灵在沉重,让我们去自由翱翔!究竟是什么束缚了他们的翅膀?难道真的是所谓的“电子海洛因”,真的是游戏机吗?在听到疯狗的狂吠的时候,是不是该真正做些什么呢?

  疾笔于二零零零年六月十三日。(作者:王骏生)

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相关链接
深圳十多名市人大代表联名提议彻底清除游戏机 (2000/06/16 18:23)
全国人大肯定武汉整治游戏机室 (2000/06/14 12:08)
观点:电子游戏机已成一大公害 (2000/06/08 11:20)
湖北整治电子电脑游戏机娱乐场所 (2000/05/26 16:12)
北京扫荡“电子海洛因”  (2000/06/19 10:39)
教育博士谈“电子海洛因” (2000/06/12 09:18)
观点:电脑游戏是瞄准孩子的“电子海洛因” (2000/05/09 10:10)
深圳十多名市人大代表联名提议彻底清除游戏机(2000/06/16/ 18:23)
记者行动:暗访京城游戏厅(2000/06/16/ 13:02)
延吉两中学生杀死一游戏厅老板(2000/06/14/ 16:16)
全国人大肯定武汉整治游戏机室(2000/06/14/ 12:08)
儿童与电子游戏专题
 新浪推荐
台湾海峡局势
2000高考专题
三联生活周刊网络版
“周末特刊”6月16日更新
NBA季后赛
欧洲杯足球赛专题(24小时滚动报道)
新浪商城,全新改版!
新浪50M免费电子邮箱
上海都市生活
中国ICP与纳斯达克
新浪网歌手卢庚戌
2000年港姐评选专题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C) 2000 SINA.com,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本网站由北京信息港提供网络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