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国内新闻 > 羊城晚报 > 新闻报道
 


债转股仍属纸上谈兵 业内人指仍有难解问题

http://www.sina.com.cn 2000年1月18日 21:03 羊城晚报

  本报综合消息:《经济日报》日前报道:,信达资产管理公司与北京水泥厂签订的第一笔债转股框架协议,四个多月 过后,双方虽已制订出具体操作方案并上报国家经贸委,但由于种种原因,至今还没有正式批准实施。

  去年,中国信达、东方、长城、华融资产管理公司相继成立,并与一批准备实行债转股计划的公司签订了框架协议, 但绝大多数仍只是意向协议,有的目前甚至还不能确定一个实施方案。

  某资产管理公司有关部门的一位负责人认为,这主要是由于资产公司与企业制定具体操作方案有一定难度,不仅涉及 到资产管理公司与企业的关系,还牵涉到地方、有关部门等方面。

  首先,资产管理公司与企业在股权退出机制的问题上难以达成一致。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资产管理公司对承接的不良 资产进行处置之后,资产管理公司将退出企业。然而,由于资产管理公司也是企业,希望一旦今后找不到买主,企业在回购股 权方面能作出一些承诺,然而大部分企业对此难以作肯定答复。

  双方另一个分歧就是关于企业资产评估问题。企业与资产公司签订框架协议所提到的企业净资产额只是企业财务报表 上的数据,这也是企业所拥有的那部分股权,资产公司希望重新评估这部分资产,而企业却认为这部分仍有低估的可能。

  第三,债转股后由资产公司参与组建的新公司成立之前要进行非经营性资产剥离和减员分流,这就意味着企业原有的 一部分要分离出去,或者交给地方或者选择其他出路,同时,还有一部分人员要下岗分流,这对地方政府来说可能有一定压力 。

  据透露,当前符合国务院规定的可实施债转股条件的企业约有五六百家,将由国家经贸委向各资产管理公司推荐,分 期分批进行。第一批实行债转股的企业一共有108家,已与资产管理公司签订框架协议的共有66家。据初步统计,已涉及 债转股金额724.68亿多元。

  分析家们说这个雄心勃勃的债务转换计划起步缓慢并不令人吃惊,因为中国的法律系统、会计制度和资本市场都不成 熟。“这实际上是一件好事,因为它表明没有仓促地进行大规模行动,”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赵晓说,“美国法律系 统健全,这个过程也花了七至十年的时间。”

  (方东)




相关报道: 评论:债转股不是“免费午餐”
相关报道: 三大资产管理公司与首钢签署债转股框架协议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羊城晚报 > 新闻报道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C)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