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新闻中心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观点与评论 > 中国青年报 > 新闻报道
 


新世纪舰队的航迹--“衡阳抢险英雄群体”成长记事

http://www.sina.com.cn 1999年10月28日 06:36 中国青年报

  三湘大地,荆楚平原,人们在传诵着13位抢险英雄的感人故事。

  抚平激荡的心潮,人们在思考:

  --是因为他们的军人身份让他们不得不如此吗?不,这13名学员,只有两个人穿着军装,其他的学员,包括 牺牲的刘晓松在内,都穿着便装。除了他们自己,没有人知道他们是军人。

  --是因为他们的伤势不重,堪当救人重任吗?不,他们中有的人甚至比他们救出的人伤势更重。

  --是因为他们明白同学就在身边,一旦自己发生不测,战友马上可以赶来救援吗?不,13名学员,分散在4 个车厢,况且他们并非来自同一个系队,尽管同在一所大学读书,有的却素不相识。

  那么,是什么动因让13名学员面对灾难作出了同样的选择?又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英雄的脊梁?

  我们培养的是军人,不是温室里侍弄鲜花的工匠

  当新一届学员走进海军工程大学校园的时候,人们惊讶地睁大了眼睛:几乎每一个独生子学员,都是由家长领来 的,有的一家来了老少三辈,五六个人簇拥着一个“心肝宝贝”。报到登记,父亲一手代劳;整理内务,妈妈全部包办;队列 训练,奶奶站在操场边上抹眼泪;修整草坪,爷爷拿着饮料在旁边候着,趁队干部不注意,赶紧拿起镰刀,帮孙子割两把……

  有的新学员入校,家长竟然开着名牌小轿车千里迢迢把孩子送到学校。时任电子工程学院政委的高学敏忍不住了 ,他给警通连下了一道死命令:“一律不准送学生的小轿车进学院大门!”

  车轮远去,在院党委一班人心里碾下一道深深的印痕。“我们培养的是将来要打仗的军人,不是温室里侍弄鲜花 的工匠。要把学员培养成材,就必须首先磨练他们的意志,让他们经受摔打锻炼。”党委这样的共识,促成了学院的一个惯例 --新学员入校,一律参加徒步野营拉练,路线从南京到海军诞生地江苏泰州白马庙,往返400公里!

  队伍上路了,强行军,急行军,风雨无阻。一路下来,学员们跑瘦了,晒黑了,几乎每人脚板上都磨出了血泡。 他们互相搀着、扶着甚至背着,咬牙走完了全程。他们用顽强的意志证明自己都是好样的。

  从一个刚刚脱离家庭庇护的中学生,转变为一个履行守卫国家和平使命的革命军人;从一个人生价值观正在形成 过程中的大学生,转变为一个献身祖国海防事业的职业军官,这是海军工程大学对一名学员4年教育要完成的首要的和根本的 任务。在这里,新学员从走进校园的第一天起,就必须强化一个观念:你首先是一名合格军人,其次才是一名大学生;你是一 名受过现代高等教育的新型军人!

  13名抢险勇士,最大的25岁,最小的不到20岁。像所有的同龄人一样,4年前,他们怀着多彩的人生追求 ,走进了同一个校园。

  然而,一进校门,他们就惊讶地发现,自己报考的专业与组织分配的专业南辕北辙。报考“舰船监造工程”专业 的帅雄星、张广军,报考“舰船管理工程”专业的刘晓松、汪宏伟、张孝春、杨光,都被调整到“舰船动力工程”专业!

  这个专业,培养的是海军舰艇的机电指挥管理干部,不但发展受局限,而且工作又脏又累。在地方船运部门,满 脸油污的轮机长有一个难听的绰号:“老鬼”。

  一个始料未及的挑战,出现在学员们军旅生涯的第一道门槛前。作为新学员入校教育的第一课,课堂不是设在教 室里,而在大别山深处的革命老区--红安。

  老区人民像当年欢迎红军凯旋一样,对新一代子弟兵表达着深情厚谊。靳文汉忘不了,质朴而贫寒的老乡把自家 的床铺让出来招待学员,自己一家睡在茅草上;张孝春忘不了,老乡每天早上四五点钟就起床为学员做早饭,学员没醒,饭放 凉了,老乡就一遍一遍地热。

  “老乡对我们为什么这么好?”教员们引导学员去思考。中秋月圆之夜,学员们和老区人民一起联欢,一个老乡 这样说:“你们是有文化的兵娃子,是国家的宝贝,金贵!”

  “人民拿我们当宝贝,我们自己摆正位置了吗?”在教员的提问下,学员们深深低下了头。

  在红安10万烈士纪念碑前,他们终于面对军旗,举起了一度犹豫的手臂:“为了负起神圣的职责,我宣誓…… ”

  誓言,回荡山谷;使命,任重道远。

  这是一堂“舰船生命力”专业课。教员把学员们领进“舰艇损害管制教学实验舱室”,“船舱”四壁密密麻麻排 列着许多破损的洞口,教员打开进水阀,压力强大的水柱喷涌而出。学员们的任务是用最短的时间,用各种损管器械堵住洞口 ,保障舰艇的安全。扑向冰冷刺骨的水柱时,学员们没有想到,他们要堵的洞口,是真实的弹洞!

  这是一艘抗日战争中被日寇击沉在长江航道上的中国军舰的舱室。当年学院组建时,教学器材严重缺乏,学院就 把这艘沉船打捞上来,用作教具。从此,每一期学员,都在这里上课。

  冰冷的舱室,如同严肃的教科书,历史的悲怆呼唤,祖国的安危荣辱,青年军人的使命职责,在这里撞击着学员 们的心灵。

  更大的课堂在大海上。

  1997年初春,人民海军首次派出两支舰艇编队,访问美洲四国和东南亚三国。悬挂五星红旗和“八一”军旗 的中国舰队横跨大洋,举世瞩目。担任这两支编队舰船动力保障和机电指挥管理的,都是海军工程大学机电专业的毕业学员。

  消息传来,学员们的心海再也无法平静。《青春无悔,吾辈风流》,这是刘晓松的一篇体会文章。他这样写道: “今天,我才真正认识了自己的价值!”

  青春热情,在向理性的积淀悄然转化。

  毕业,这13名学员都被分配到南海舰队的战斗部队,最远的在海南岛。刘海涛是学校计算机专业惟一一名上舰 的毕业学员。

  他们平静而自豪地接受了祖国的挑选,登上了驶向南海之滨的461次列车。

  我们培养的是和谐发展的人,而不只是有用的机器

  进入90年代,世界军事革命浪潮惊涛拍岸,在中国军人面前展开一幅血与火交织的壮观画面。以高科技武器为 平台的烈火硝烟,让军校学子们真切地看到了“21世纪的战场”。

  “21世纪的军事竞争,是科技实力的竞争,是科技人才综合素质的竞争。”海军首长的思维,学校领导的思维 ,与青年军人的焦虑共振,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一场教育机制改革,在长江之畔的海军工程大学拉开了帷幕。

  衡阳抢险英雄群体的13名学员,就是在“素质教育”工程全面启动的背景下走进了海工的校园。

  物理课上,学员们首先听到的不是绪论,而是哲学理论的重要性:日本物理学家阪田昌一通过大量阅读马克思、 恩格斯和列宁的哲学著作,从中汲取了物质层次的思想,提出了基本粒子的“阪田复合模型”,对揭示基本粒子的内部结构产 生了重大意义。科学巨匠牛顿,受唯心主义哲学思想支配,转向研究论证上帝是否存在的问题,竟然花了25年的时间去考证 “四角小神兽的小角是否代表罗马教皇”,致使这位前半生光彩照人的巨匠在后半生却没有更大的科学创造。

  音乐知识讲座上,教员这样向他们“揭秘”:中国第一首小提琴曲不是音乐家马思聪写的,而是科学家李四光写 的。进而他们理解了两句名言的深刻含意:“科学和艺术在山脚下分手,在山顶上会合。”“科学和艺术是一个硬币的两面, 谁也离不开谁。”

  政治课上,教员讲的是学员未来任职中可能发生的心理问题:“孤独怎么办?恐怖怎么办?遇到磨难与挫折该怎 么办?”

  “心理不健康也需要治疗。”门诊部医生王芳,搞起了心理卫生咨询。一时间,找她倾吐心声的学员络绎不绝。 面对众多“病例”,她既激动,又不安,于是找到队干部。

  “你说是谁?告诉我名字,看我怎么处置他!”对方如临大敌,马上掏出了笔记本。

  王芳严肃地站起来:“就你这态度,我无可奉告!否则,我不具备一个医生的道德,而你也不具备一个优秀管理 者的水平!”

  素质教育呼唤科学的管理,一种新型的以发现和提升学员内在闪光点为宗旨的引导式管理模式,在海军工程大学 崭露头角。过去,学员们做得不好,队干部往往吹胡子瞪眼睛,现在越来越多的队干部学会了说一句话:“没关系,重新来! ”

  10米深的水池,模拟出潜艇逃生的环境。学员们身背氧气筒,从狭窄的“鱼雷发射管”钻进“大海”。这是所 有学员的必修课。临危不惧的意志品质,就是这样锤炼的。

  军校,不是超凡脱俗的世外桃源。

  翻开学员们的履历表,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13名学员出生的时候正是思想解放大潮萌动的年代;童年和少年 ,正是改革开放高潮迭起的时期;走进军校的门槛,正赶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奔涌的潮头。飞速发展的中国,多样化的社会, 让他们不得不面对许多发自思想深处的抉择。

  海军工程大学在全军率先设立的“军人思想品德”课的课堂上,又一张问卷在13名学员面前铺展。

  --《军人道德行为评价倾向调查问卷》问题之三:“某部战士在驾车途中,遇到几个地方青年扶一受伤者拦车 ,战士急忙停车相助,不料这是一伙劫车歹徒。你对这位战士的行为如何评价?”

  对这样的问题,学员们并不生疏。

  孙爱清,是个电子技术爱好者。他曾经自己掏钱购买元件,把上届老学员留下的许多废旧计算器修好,无偿分给 同学使用。但是他没有想到,从电子元件市场那位说一句话拍一下胸脯的信誓旦旦的个体小老板那里买来的元件,竟然都是假 货!

  “现在好事做得做不得?”学员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发言,带着青年人特有的坦率,甚至不乏偏激。

  这时,教员赵曙光向学员们提出一个他们意想不到的问题:“让一条含沙量大的浑浊河流变清,有什么办法?”

  学员们一怔,随即热烈地发表意见:

  “在岸边植树,减少水土流失。”

  “在源头不断注入清水,改变水的成分。”

  “对!”赵曙光笑着抛出结论:“如果把复杂的社会比作这条河流,就必须有人做固守道德堤坝的树林,做品质 纯洁的源头活水。军人是社会的先进分子,我们要自觉地充当这个角色,为净化社会风气做出贡献。要知道,社会风气变好了 ,我们军人也是受益者。”

  在崭新的教育机制塑造下,一批全新的军事科技人才在茁壮地成长。

  让我们再回到衡山脚下的救人现场。灾难过后,记者在采访中听到被救的旅客讲到学员们救人过程中表现出来的 另一个侧面:

  旅客吴小珍说:“当时车厢里油味很大,有人用打火机照明,被海工的学员们制止了。现在想起来真是后怕,如 果不是学员们喊这一声,一旦车厢里着起大火,损失不知道会有多大!”

  旅客康利荣说:“我当时脊椎和颈椎受了伤,海工的学员们救我的时候没有强拉硬拽,一直是用木板托着我,5 个人冒雨抬了我4公里,一直是让我平躺着。如果他们不懂得营救知识,我可能再也不会站起来了。”

  一位不知名的男旅客说:“当时我的腿流血不止,就用车上的枕巾把大腿紧紧勒住。两个海工的学员告诉我,每 隔半小时,把毛巾松一下,要不肌肉会坏死。我照他们说的做了,现在恢复得非常好。”

  武汉市城市规划设计院党委书记涂生发激动地说:“海工的学员是具有高素质的一代新型军人。去年大抗洪,他 们是勇士;今年大救难,他们是勇士;我坚信,在未来的高技术战场上,他们一定还是勇士!”

  这是13名毕业学员向祖国交出的另一份毕业答卷;这是人民授予13名毕业学员的又一本合格证书。

  刘晓松牺牲之后,教员们找出了他《军人思想品德》课的试卷,看到了这样一道选择题:题目是“长时间默默无 闻的一名普通战士突然成了家喻户晓的英雄,最重要的是因为什么?”选择有4项:1.时势造英雄,机遇巧合;2.宣传媒 体充分发挥作用;3.其事迹生动感人;4.在人民利益需要时做了应该做的事。

  在试卷上,刘晓松画了一条流畅的线条,指向他的选择“4”。

  这是一条闪光的思想轨迹,是新世纪舰队的航迹,它浓缩着13名学员的人生求索。


相关报道: 危难中挺立起英雄队列:记海军工程大学“衡阳抢险英雄群体”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观点与评论 > 中国青年报 > 新闻报道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C) 1999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