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观点与评论 > 北京晨报> 新闻报道
 


热现象冷思考--关于“假日经济”的对话

http://www.sina.com.cn 2000年05月16日03:53 北京晨报

  刚刚过去的“五一”叫人真正体会到了假日经济的火爆。随便翻翻报刊,就可以感受到刚刚过去的7天假日那火爆的场面:云南旅游日进亿元;12万人涌进韶山冲;300万人在京城涌动;赛特开门到凌晨,赚钱是平日两倍多;北京铁路局遇建局47年来客流最高峰,7天发送旅客440万人,日均63万人,创历史最高记录;八达岭高速公路堵车5个小时,北京旅游赚了17个亿……于是“假日经济”成了近几天经常挂在人们嘴头上的一个名词。

  是谁在国内最先引进“假日经济”的概念,提出这一观点的呢?我们找到1999年3月1日登在报纸上的一篇文章,一位叫阿樱的独立策划人提出要着力开发“大假日经济”,着重把每年的“五一”、“十一”、“春节”提了出来,看来他是有预见性的。朝阳区文化局副局长李龙吟也是个对假日经济非常关注的人,于是在假日经济火爆过一星期之后,有了怎样面对假日经济的思考,有了这次对假日经济“冷处理”的访谈。

  热现象冷思考

  关于“假日经济”的对话

  “大假日经济”的概念

  记:阿樱,你是怎么想起提出“假日经济”这个概念的呢?

  阿:对不起,我要更正一下,我提出的不是“假日经济”而是“大假日经济”。

  记:这有什么不同吗?

  阿:当然不同,一般假日包括每周末的公休日,而我说的大假日则指每年能休7天的大假,也就是“五一”、“十一”、“春节”。

  记:您是怎么想起这个观点的?

  阿:我是从事市场研究的,在这个研究中我更注重的是非物质生产的研究。在工业革命完成以后,所有的物质产品都会很快的过剩,而精神产品却不然,它的领域和它的产量是可以大幅度地增长的。我说的精神产品包括旅游、服务、文化等等。而假日的休闲活动正属于这种精神产品的生产和消费的范畴。

  当然,具体想到大假日这一观点,还是去年春节的事。我儿子要出国学习,临走前,我利用春节休息带他到桂林玩玩。北方的春节是冰封雪锁,而桂林是温暖如春,我们到时那桂林已不是风景甲天下了,而是游人爆满的“人天下”。我看到那人头攒动的场面,想到这是多大的一个市场呀!

  根据我的工作习惯,一旦有了想法,一尽快证实,二是尽快方案化。回到北京后,我就请美国的道琼斯公司给我调查了国外假日消费的情况,是一个很大的市场机会。于是我就在各种场合大说“大假日经济”,有一位记者把我的观点写成文章,就是你们看到的这篇。

  记:我还要再问你“大假日经济”除了时间概念上与一般的“假日经济”不同之外还有什么不同呢?

  阿:当然最主要的区别是长假对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周末改成两天,使人们有了郊游的时间。可是这郊游只是对大城市的居民有吸引力,而对我国大多数的中小城市的居民来说,郊游是没有意义的。那么只有假期长到能让他们有足够的出游时间,才会改变他们的度假方式。

  记:我国的政府部门和大多数企事业单位早就实行了带薪休假制,那个假期不是更长吗?

  阿:对,这是大假日的第二个特点,它是全社会的假日。放假出游按照中国人的习惯是结帮搭伙,最好是全家出游。如果是个人安排假期,常常会出现时间不对口,就好像搓麻“一缺三”,这就没兴趣了,也就形不成高潮。

  李:大假日让中国人对休假的观念有了根本的改变。在以往,过春节有五六天假,一般都是回家看看,爱家敬老是中国人的传统。现在假长了,春节还是要回家的。可是“五一”、“十一”不同,从心理上没有必须回家的压力,那么干什么?憋在家里没意思,出门旅游就成了大多数人家选择的方向。这就改变了以往中国人过节在家闷着的习惯?大家愿意走出家门了,这对中国人来说是个了不起的变化。这因为中国人富裕了,除了吃饱肚子有更多的钱可以出门去看看了。

  阿:所以我就提出了大假日经济的第三个特点:它是文化精神消费的经济。这个消费的量是可以无限上涨的,消费的面是可以无限地扩大的。比如:旅游对一个人的一生来说,是可以无止境的。刚刚吃饱肚子的人想进县城看看;有点闲钱了到省城转转;连续几年好收成就想进北京看看天安门;而那些大城市的、做生意的想的是欧洲、美国、澳大利亚;地球上好玩的地方多了去了,旅游是无止境的。再有,文化消费是可以培养的。据报道,在“五一”期间,上海市有近三十家专业剧团上演了五十台戏剧和音乐会,演出近百场,几乎场场满座,就是新戏也有人看。

  记:可是电影的票房并不见好,有的还不如平时。

  阿:对了,这就是大假日经济的现象之一。为什么?因为电影是在哪里都可以看到的,而那些特别的演出是非得到北京、到上海才能看的到,所以对于长假文化消费来说,有地方特色的文化项目是受欢迎的。那些到了北京的人,还让人家白天看庙晚上睡觉就是文化产业没开发好。

  李:你这是批评我们呢。我在文化局工作这么多年,就今年“五一”放假我回沈阳了。临走前就有些朋友来北京找不到住处是我给安排了。我就动了念头,这么多人来搞点活动多好,准赚钱。可当时计划安排好了,就算了。回来一问,朝阳公园每天的游客就有3万人,要知道,朝阳公园平时300人都不到,是个没人去的地方。这几天都变得这么火,叫我觉得一定要好好琢磨一下这假日经济。

  记:这可不是第一次放7天假,你们就没一点准备?

  阿:这也怪不着他们。国务院关于每年7天长假的通知是去年9月下旬公布的,去年是50年大庆,人们的精力多在国庆上,又加上公布放长假的时间比较晚,使出行计划无暇安排,所以去年“十一”虽有长假但没有大规模出游。今年春节也是长假,但是中国人的习惯是回家过年,也没有形成旅游热潮。以至到了今年“五一”成了一个爆发点。不要说他们文化部门没有思想准备,就是一些旅游部门是有思想准备要大赚一笔的,可是仍然应接不暇。因为这次用“爆炸”这个词都不过分。但是我认为,这次“五一”的“爆炸”规模,是今后长假日消费的正常规模。

  花钱、挣钱各取所需

  记:李局长,这次“五一”你们没有准备错过了一次良机,那么以后准备怎样迎接大假日带来的商机呢?

  李:这是一个要通盘考虑的事情,要结合我们朝阳区的具体情况来做准备。比如对东岳庙的宣传和推介,就是应该大做特做的一件事。“五一”颐和园挤的人走不动,而东岳庙每天只有300人,就是它颐和园占着皇家园林的天时地利,我们东岳庙也是有特色的。关键是没有合适的活动,没有得力的宣传。

  记:你这文化属于挖掘潜力为旅游拓宽面的问题,可是交通、服务业呢?我们不能因为八达岭高速路堵车,就再修一条八达岭高速公路;不能因为中低档旅馆不够,就再建一大批旅馆;不能因为颐和园人多,就扩建颐和园吧?

  阿:对了,这就是我要谈的“大假日经济”的核心问题,怎样使大假日活动变得有序和持续。只有有序才可能持续。比如看电视报道,这次登华山的人在山道上挤十几个小时,最后无功而返,纯粹是花了钱找罪受。这样的旅游他还会去第二次吗?所以有序就是现在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

  记:怎么解决?修路?架桥?盖房?

  阿:当然,该修的就得修,但是重要的不是这些硬件的投入。因为这大假日每次只有10天不到的时间,为这10天的需要去造350天空闲的设施完全没有必要。这就得由政府出面进行协调。比如八达岭高速路堵车,问题不在路上,而是八达岭停车场小,无法接纳那么多的汽车,以至延伸到高速路上。那么政府就要出面,去八达岭旅游的一律不准开私家车,在昌平一带开辟换乘场。开车上八达岭的必须在这里把自己的车放下,改坐两分钟一趟的大巴上山。如果大巴不够,可以调集各单位的班车,反正这时都不上班嘛!再有,如果住房不够,可以开放学校宿舍,甚至在公园开设帐篷营,我想这些都是办得到的。还有,政府可以出面组织家庭住房比较宽余的住户接纳一部分游客,这样可以增加居民的一些收入,政府在给点免税政策,让大家在大假日里再能挣点钱,不是更好嘛!

  李:我到麦加朝圣过,在那几天里,几百万人聚集到麦加城里,当地政府采取的措施之一就是让当地人出游,还是政府出面组织,甚至出部分费用,然后空出房子给朝圣者住,让市民增加收入。

  记:听你们这意思是大假日让大家不干“正经事”,都去捞外快挣钱去?

  阿:这难道不好吗?其实我在研究“大假日经济”时就考虑到这一点,叫做“机会成本的选择”。什么是机会成本?对于一些人来说,要么选择休假旅游去花钱,要么选择放弃休假加班干活去挣钱。对于平时收入较高、工作又比较紧张的人当然是要休假,而对平时收入较低的人,这个时期无疑是打工赚钱的机会。于是,这也需要政府部门出面协调。比如帐篷营的管理员,乘车场的管理员等这些工作不需要很强的技术性,就可以招募普通市民来干这些事。这就是利用大假日的临时就业机会这个经济杠杆,来调节社会经济收入的不均衡问题。在这里不需要政府税收的介入,不需要法律法规,只是通过协调、安排等管理手段就可以做到把愿意掏钱人兜里的钱掏出来,给愿意干活挣钱的人,不用国库掏钱,来均衡社会财富,而且都是自愿的,并且符合社会主义按劳取酬的经济原则,这对社会稳定是大有好处的。

  对于假日火爆的思考

  记:通过你们对“五一”这次长假出现问题的分析,给我上了一课。我希望阿樱再给归纳一下。

  阿:好。从经济角度讲,“大假日经济”带来三点好处:第一“大假日经济”拉动整个社会的消费,也就拉动了整个社会的经济运动,对目前我国经济走出低谷促进发展大有好处。第二:“大假日经济”所消费的物质占少数,而属于文化层面的消费是多数。这等于在我们目前所面对的过剩经济状态中找到新的消费点,也就是新的增长点,比如旅游。第三:通过“大假日经济”的“机会成本选择”起到了均衡社会财富的作用,这对社会安定是有好处的。

  记:对这次“爆炸”所出现的问题怎么办?

  阿:提四条建议:第一:文化部门应该考虑如何增加文化项目,开拓文化市场,这是拓宽“大假日经济”市场最具前景的一个领域。第二:要搞好城市景观的建设和保护,应该把“文物保护”的牌子变成“文化遗产”的牌子,改被动的保护变成继承和发扬。

  记:我打断一下。最近我看到一条新闻,大英博物馆晚间向中小学生开放,学生可以睡在博物馆里与那些珍贵的展品一起过夜。

  阿:对,这就是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而不是文物保护的态度。我要说的第三点:旅游、住宿、餐饮、交通等各有关部门应该做出相应的应急方案,必要时应该由政府出面协调解决各方面的问题。如果可能,政府应该设立协调大假日问题的临时机构。第四:你们新闻媒体一定要介入到“大假日经济”里面来。比如你们晨报,能不能在每天早上看到前一天各主要旅游点的游人情况?看到那些旅游点有什么特殊项目?知道晚上哪些演出还有票?中央电视台能不能在新闻联播时报各地旅游胜地的人流情况?指导没出门的人避开拥堵?各地电台能不能随时报告各主要路段的交通情况?像这次八达岭高速大堵车电台就应该反复播出,告诉还在路上的人尽早掉头。这些都是需要大家一起来干的。

  记:您对“大假日经济”还有什么建议吗?

  阿:当然有。第一:我当初提出的“大假日”概念是4个时段,除了现在已经实行的“五一”、“十一”、春节之外还有新年。现在我们的大假日都是4加3的假日,(4天周末加3天假日)实际休息日只有3天,三个大假日加起来不过9天,距国际上一般通例的15天还差6天。我认为应该再加几个长假。第二:我建议新年、春节的假往前放,应让大家充分地准备过年,这样对拉动购买更有好处。第三:我建议要给假日命名,有了名称就好炒作,就好搞相应的活动,可以利用这些节日搞家庭亲情,搞民族凝聚,搞爱国教育等等,这些都是与国与民有利的事。这命名也是一种资源,如果不用也是一种浪费。





相关报道:蛋里难挑骨头--记者暗访大连旅游景点
          新闻观察:旅游市场规范管理旅行社便无钱可赚?
          成都“导游封杀令”当事人称《通告》内容不实
          成都一旅游公司发出“导游封杀令”

相关专题:假日旅游专题
请您点击此处就本文发表您的高见

欢迎下载信息即时传送软件-新浪点点通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观点与评论 > 北京晨报> 新闻报道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本网站所刊登之新闻标题及内容,皆由合作媒体提供,不代表新浪网本身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