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观点与评论 > 光明日报> 新闻报道
 


评论:西部大开发与人才工程

http://www.sina.com.cn 2000年3月7日 11:28 光明日报

  在西部大开发中如何实施人才工程聚集人才和防止人才的流失,最大可能地发挥人才的作用,尽快地实现西部地区经 济的腾飞,是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朱?基总理去年在甘肃考察时强调指出: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是实施西部地区大开发的 重要条件。振兴西部地区的经济,必须依靠科学技术进步,依靠高素质的劳动者。只有人才加科技,才能把自然资源优势转化 为经济发展优势。而目前西部地区文化教育基础较为薄弱,人才流失严重,这是西部大开发战略面临的巨大挑战,改变这种局 面的关键是立足巩固和培养一支具有“西部特色”

  的规模宏大的人才队伍,因此一方面要求各级政府、各级领导以实际行动在西部营造一个“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 宏观环境,另一方面必须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必不可少、行之有效的人才政策,由国家投入人才专项基金,并由国际机构或大财 团赠款充实,在西部实施规模巨大的人才工程。我认为此项工程应由“扎根工程”、“创星工程”、“引凤工程”、“银才工 程”和“育新工程”等五部分组成。

  1.“扎根工程”。一个地区要想积聚人才无非有三种手段:待遇留人、事业留人和情感留人,而其中待遇留人是最 关键的。前苏联在开发西伯利亚之初,该地区人才的工资为其他地区的140%,到最后变成了其他地区的2.2倍,从而使 恶劣环境下的西伯利亚留住了更多的人才,为西伯利亚的成功开发奠定了基础。我国西部的西安、兰州、重庆、成都等地是我 国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但目前“孔雀东南飞”现象严重。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实施对人才的待遇倾斜政策,倾斜的 内容包括工资晋升、专业职务晋升、职称评定等,宏观上要求向专业技术人员倾斜,微观上向贡献大的人员倾斜,并且有针对 性地向基层和生产第一线的专业技术人员倾斜,通过待遇这根杠杆去调节人才配置。因此国家和地方政府应拨出专款,大幅度 提高西部科技人才工资,为科技人员尽可能地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便利的交通、丰富的娱乐场所、四通八达的通讯网络,使 人才乐意扎根西部。同时应按不同的留居年限,留居年限越久、贡献越大,地区高额津贴越高,退休后高额津贴保留。在西部 工作20年以上,退休后要返回原籍地的可发放一笔相当可观的安置费告老还乡。只有这样科技人才才能安心扎根西部,为西 部大开发贡献一生。

  2.“创星工程”。创星工程是在指西部设立专项人才基金,通过人才的激励政策,培养造就一批学术精英,一批科 技之星。这批科技之星必须在西部范围内遴选或对西部地区有突出贡献的国内外著名学者、专家。给他们高待遇、高额奖金, 并通过竞争给予长时期的科研经费支持,由他们主持西部重大科研项目研究,领导本学科学术梯队建设,带领本学科在前沿领 域赶超或保持国内、国际先进水平。这样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这批科技之星的潜力,进行一流的科研工作,另一方面可以起到 榜样激励作用,在西部形成一种科技上的“追赶”态势。在创星工程的实施过程中要真正坚持公正、公开、平等、竞争的原则 ,打破论资排辈,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

  3.“引凤工程”。西部的发展除留住本地培养的人才外,还需要制订相应的政策措施,吸引国内外的优秀人才到西 部工作。鉴于目前大量引进高级人才到西部长期工作的条件还不具备,可以考虑设立西部人才短期引进专项基金,采取灵活多 样的形式,实行人才的开放政策,加强西部人才学术交流,营造一种开放式的宽松的学术环境。这种学术交流可以采取“请进 来,送出去”的方法。“请进来”是指通过多种渠道吸引一定数量的海外和内地优秀人才来西部讲学、培训人才或合作从事科 研工作。“送出去”是指送到东部或国外高校、科研所访问、学习、深造、带西部项目到东部工作等。东部人才来西部工作的 时间可以是半年到两年,也可以是半年以下的流动,工作期间原单位待遇不变,而在西部期间给予较高工资补贴,西部工作的 成绩作为职称晋升的依据,期满返回原单位工作,愿长期留居西部的科技人才给予丰厚的待遇,并为其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4.“银才工程”。统计资料表明,西部现在42.2%的正、副教授到21世纪初都要退下来,另外还有50%的 高级工程师、高级农艺师、正副研究员和正副主任医师也到了退休年龄,使得短缺的西部人才雪上加霜。而在国外特别重视对 老年人开发并取得了成功经验,其中,日本称老年人才为“银色人才”,比较重视让这批人发挥余热。我们可以在西部实行人 才的第二次开发政策,对西部的一些急缺的科技人才、管理人才进行再开发,开发的形式可以采取返聘或延长退休年龄,但这 需要老年人才专项保障资金来同步搞好老年人才的医疗保障、服务管理体系,来提高他们的待遇,使他们能充分发挥潜热。

  5.“育新工程”。在目前西部十省区中除少数几个省区外,多数地区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的人数远 远低于全国水平,人教育的基数小;与此同时西部又是全国贫困人口分布比较广泛的地区,适龄失学儿童多,升学率低。为了 扭转这种状况,必须在西部投入尽可能多的基础人才扶助资金,启动“育新工程”。此工程包括:配合西部教育扶贫计划,减 少失学儿童数;从应届高中毕业生中选拔、资助优秀学生上大学学习,主要学习西部开发专业,把他们培养成为西部高层次的 科技人才、管理人才,学成后留西部工作;注入大量资金办好一批适应西部大开发的职业技术学校,缩短人才的成长周期,形 成不同层次与各行业匹配的人才系列,使之成为西部实用人才的巨大后备基地。

  张志良席群曾艳阳




相关报道: 重庆市委书记贺国强代表谈西部大开发
相关报道: 政协副主席陈锦华谈影响西部开发的几个因素
相关报道: 甘肃省委书记:西部大开发离不开大开放
相关报道: 世界银行鼎力助重庆

相关专题:西部大开发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观点与评论 > 光明日报> 新闻报道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本网站所刊登之新闻标题及内容,皆由合作媒体提供,不代表新浪网本身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