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社会新闻 > 商务早报> 新闻报道
 


劣质冰淇淋制作过程揭密

http://www.sina.com.cn 2000年4月25日 11:20 商务早报

  正规厂家每吨3400元的冰淇淋,部分小厂每吨800元即可产出

  冰淇淋中每吨1万元的奶粉改为2000元一吨的麦牙糊精,有的干脆用淀粉、面粉作替换,奶油少用甚至根本不用

  雪糕中奶粉改用淀粉,奶味没了用奶油香精把奶味调出来;糖改用比白糖甜100至300倍的化工产品甜味素;果汁改用色素

  一冰品生产厂车间,灯光昏暗,从地上用水泥和砖头垒起来的水槽内生产冰品的铁盒子锈迹斑斑

  昨日,成都市红牌楼某小学二年级学生李荫像往常一样,在校门口花五毛钱买一只冰棒吃,稍后,李荫顿感恶心,不久便开始上吐下泻。经医院诊断李萌为不洁食品引发的肠道感染。据调查,此种现象在校园相当普遍。不少家长和老师惊问,现在冰品市场怎么啦?

  记者昨日下午来到李荫所在的学校,见到校外不少小摊小贩冰箱里堆满了冰棒、雪糕、冰淇淋等冰品,小贩们正不断地向学生们兜售。这些冰品价格多在0.5元至1元之间,最贵的也不过1.5元。小贩们称,现在天气变暖,学生们爱吃这些东西,而他们手中又没有很多钱,在这里冰棒1元钱可以买两只,很适合他们的经济条件,只要是甜的,他们都爱吃。与记者说话之际,周围4个小贩就售出了近30只价格为0.5元的冰棒。记者问一个小贩,他们自己的小孩吃不吃这些冰品,他笑着摇了摇头,称现在这些廉价冰品虽价格一年比一年便宜,味道也一年比一年差,自己的孩子要吃时,他常常会买一些正规厂家的产品以免孩子生病。那么这些廉价产品是怎样生产出来的呢?

  冰品赚的是“配方”

  据一业内人士唐先生称,现在成都有大小冰品厂家近百家,市场竞争已进入“肉搏”状态,大家先拼质量、再拼价格、然后拼工艺、拼包装,凡能想的“招法”大家都用上了。但他称,现在很多冰品已变成了“化工替代品”,正如业内人士痛心疾首地呼吁的那样,冰淇淋成为“冰冻面团”、冰棒变成“三无产品”、雪糕则成了“三精产品”。

  据他介绍,为了竞争,很多小厂都想方设法降低成本,“价格战”打到一定程度就在冰品“质量”上下功夫,最终导致劣质产品横行。

  据唐先生透露,冰淇淋的成分应为奶粉、蔗糖、奶油等多种原料,可激烈的竞争使很多厂家将这些应有的原料改用食品添加剂替代:每吨1万元的奶粉改为2000元一吨的麦牙糊精,有的干脆用淀粉、面粉作替换;少用奶油甚至根本不用奶油。如此,无糖、无果汁、无奶味的“三无产品”就出炉了。做雪糕按理也应用奶粉,一些小厂现在用上淀粉,奶味没了怎么办?他们便用奶油香精把奶味调出来;糖也不用了,改用比白糖甜100至300倍的化工产品甜味素;果汁也变成了色素,这样生产出来的就是所谓的“三精产品”。

  用上这样的“绝招”,冰品的成本就降下来了:正规厂家每吨3400元的冰淇淋,部分小厂每吨800元即可产出。去年市场价还是每支2元的冰淇淋,今年一下就变成了1元甚至0.5元,照此下去,明年有可能变成0.3元。

  这就是市场上很多冰淇淋“变味”成活脱脱的“冰冻面团”的重要原因。而且,这些厂家生产的冰品与正规厂家的产品相比,其价格、颜色、个头要低、好、大,让正规冰品厂家日子难熬、有口难言。

  那么,这些小厂的生产状况到底如何呢?

  部分冰品生产厂探秘昨日下午,记者按照部分冰品包装袋上的地址打探了一些小厂的生产状况。记者首先来到位于成都市外东一心桥陈家巷370号一家名为锦江区红光冷食品厂,该厂蜗居在一居民区的四合院内,院外墙上“红光冷食品厂”的几个字已斑剥陆离,厂区前后大门紧锁。附近村民告诉记者,该厂两年前就已搬走了,其具体去向无人知晓。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该厂已搬走两年,可其生产的产品厂址还是老地址。

  随后,记者又来到位于成都外西茶店子横街黄忠路的永佳乐食品有限公司,这里的情况与红光冷食品厂相差无几。守门大爷告诉记者,该厂也于日前搬走。后几经周折,记者驱车来到了成都顺江民营企业开发区,在一个较偏僻的地方找到了该厂。永佳乐食品饮料厂在这里的厂房规模看上去规模较大。该厂负责人袁正勇称,现在冰品生意难做,他们搬厂的目的不是为了扩大生产,而是投资100多万元在此圈了一块地,以期土地增值。正与袁正勇说话期间,同行的另一名记者起身进厂探访车间,被女主人察觉后拒之门外。记者发现,该厂厂区至车间有三道大门,处处有人把守,“戒备森严”。

  记者后来又以买主的身份来到了东郊一地下冰厂。这里的情景较前两者有过之而无不及,该厂没有任何厂名,远看像一座仓库,终日紧锁大门。在其车间,灯光昏暗,取代正规厂家价值100多万元冰品生产线的是,从地上用水泥和砖头垒起来的水槽,大功率的抽水设备正将黑色浑浊的水不停地在水槽内循环着,水槽内是一排排生锈的铁盒子,几位工人正不停地将已冰好的冰棒从水槽中取出进行包装。一位工人笑称,这是便宜货,生产成本才几分钱,市面上依然可卖到五毛钱,他们批发出去两毛钱就很有赚头了。记者问为什么厂址这么神秘,工人说这里的卫生状况很差,他们担心工商、技监、卫生防疫部门会前来检查,怕遭到重罚,小厂地址不神秘不行。这位工人称,现在成都周边有30%的冰品小厂都是这么做的,但他们自己首先得学会隐蔽。

  对此,大厂又有何想法呢?作为卫生防疫部门有何措施呢?本报将作连续报道。(早报记者袁俊李扬





相关报道:买回不久就病死 主人投诉此狗是伪劣商品
          四小时的路换车八小时才赶到 乘客索赔420元
          有关人士呼吁尽快制定《精神赔偿法》
          赔我1000万:《武汉晨报》与新科DVD纠纷纪实

相关专题:保护消费者权益专题
请您点击此处就本文发表您的高见

欢迎下载信息即时传送软件-新浪点点通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商务早报> 新闻报道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本网站所刊登之新闻标题及内容,皆由合作媒体提供,不代表新浪网本身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