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搜索 短信 分类 聊天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吴小莉主持《午间一小时》:我们都是志愿者

http://www.sina.com.cn 2001年10月26日16:21 中央电台《午间一小时》

  嘉宾:王雅屏(北京红十字会急诊抢救中心副主任、中国志愿者形象大使)

  陈凤霞(广东清远市清新县凤霞中学常务副校长、中国志愿者形象大使)

  侯宝森(团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项目处处长)

  主持:吴小莉(凤凰卫视资讯台副台长、著名节目主持人、中国志愿者形象大使)

  责编:刘钦

  主持人吴小莉:听众朋友好,欢迎您进入今天的《午间一小时——名人相约星期五》,我是这次节目的特约主持人吴小莉,很高兴通过这个节目在中午和听众朋友交流。今天我想和大家探讨的话题是志愿者和志愿服务,我相信大家这几天对志愿者这三个字一定很熟悉了,因为刚刚在上海结束的APEC会议以及前不久在北京举行的世界大学生运动会都有志愿者的身影在活动着,我也被这些APEC的志愿者服务过。当然除了这些大型活动的志愿者之外还会有一些青年志愿者在贫困地区支教、普法或者在社区助人为乐。今天我也是作为志愿者中的一员来主持这期节目,为我们的志愿服务作宣传、出谋划策,参与我们节目的嘉宾也是一些志愿者,他们在本周三刚刚被授予中国志愿者形象大使的称号,首批形象大使一共是六位,我很荣幸是其中一位,还有两位也来参加了今天的节目。我们首先介绍的是我另外两位形象大使朋友,一位是北京红十字会急诊抢救中心的副院长王雅屏女士,王院长您好。

  王:你好。

  (掌声)

  吴:王院长今年还获得了红十字会国际委员会授予的第38届南丁格尔奖,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医护工作者。另外一位嘉宾是来自广东省,在我身边的是清新县凤霞中学的常务副校长陈凤霞女士。

  (掌声)

  陈:各位听众大家好。

  吴:大家肯定很讶异,因为凤霞看起来很年轻,但是她已经是常务副校长了,这所学校是陈凤霞一手创立的,她是全国杰出志愿者的优秀个人,曾经获得了国际青少年消除贫困奖。最后要向大家介绍的嘉宾是团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项目处的侯宝森处长,侯处长您好。

  侯:你好,大家好。

  (掌声)

  吴:好的,我想大家现在惜言如金,因为待会儿我们有很多话要谈。今天我们坐在这里就是想通过大家让收音机前的听众朋友能够更多的了解我们的志愿者,了解志愿服务,同时也为我们的志愿服务更好的提出自己的意见。刚才听众朋友听到的掌声绝对不是“罐头”声音,因为我们现场的确有30多位听众朋友在这里参与我们的节目,我们给自己鼓鼓掌好不好?

  (掌声)

  (音板:中国志愿服务事业的大规模开展开始于1993年底,共青团中央发起实施的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据不完全统计,近八年来,全国累计已经有8000多万人次的青年向社会提供了超过41亿小时的志愿服务,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我国志愿者的队伍日益扩大。近些年来在环境保护、城市社区,大型活动,农村扶贫开发,抢险救灾以及社会公益等领域到处都活跃着志愿者的身影,成为一道为亮丽的风景线。听众朋友,您现在收听的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午间一小时》周末特别节目《名人相约星期五》,特邀主持人吴小丽等三位中国志愿者形象大使与您共话中国志愿服务的未来之路,请您继续收听。)

  吴:好的,我们先介绍王雅屏副院长,我知道您长期从事医疗服务,现在从事的是老人医疗的服务,您的工作形态跟志愿者工作的本身有没有相结合的地方?

  王:过去没有想到做形象大使,总是想做一些具体的志愿服务工作。我现在在红十字会工作,红十字会有一个国际红十字会联合会,它有七项基本原则,这七项基本原则中有一项就是志愿服务,所以我们红十字会经常组织志愿服务这样的工作。比如最近几年,我们每年在国庆节前夕,或者在今年建党80周年前夕我们组织医疗队下乡,到边远的山区为贫苦的农民义诊,送医送药送温暖。每支医疗队都是志愿者参加的,大家在义诊的活动中不但给农民朋友们服务了,同时也感觉净化了自己的灵魂,很多医务工作者他们都是离退休了,他们也参加这样的活动,我们感觉这个活动是很有意义的,也很受农村广大农民、老党员的欢迎。我觉得志愿者服务面是很宽的,我了解在我们医疗卫生界就有很多工作应该去做,我感觉我们红十字会目前做了一些工作,还远远不够,今后还应该在这次团中央把我们的任务更明确一下,我想我年龄也比较大了,我希望能做一些具体的工作。

  吴:王院长是北京市红十字会急诊抢救中心的副院长,同时她也长期做全社会老年人的健康保健的服务,她可以看出来是一个非常资深的南丁格尔,是非常资深的白衣天使。我们想知道您得到南丁格尔奖跟得到志愿者的形象大使荣誉跟责任,感受最大不同在哪儿?

  王:我感觉这完全是两回事,获得南丁格尔奖是每一位护理工作者的终身愿望,很多护理工作者他做一生或者几代人,但是没有多少人能够得到这个殊荣,我有幸得到这个殊荣我觉得这对我是一个鼓励,也是一个鞭策。我应该在这个基础上更好的发挥我的作用,我们红十字会的宗旨是发扬仁道主义精神,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促进和平进步事业,我应该借着这个机会,近一步为广大人民服务,为弱势人群服务,为需要帮助的人服务。志愿者服务我觉得是给我肩上加了一个担子,这是一个任务我应该去做,由于星期三授了形象大使这样的称号,我认为我今后应该考虑一下怎么去响应团中央的号召,按照你们的要求,尽量做好志愿者工作,在我这个领域里做好我们的工作,至于我应该怎么做,我希望将来把那些具体的工作,比如到边远山区义诊,送医送药,这样的工作交给我。

  吴:我们为这个南丁格尔,也为这个形象大使鼓鼓掌好吗?

  (掌声)

  王:谢谢。

  (音板:志愿者是一个没有国界的名称,指的是在没有任何报酬的情况下为改进社会而提供服务,贡献个人的时间及精神的人,他们是不受私人利益驱使,不受法律的强制,是基于道义、信念、良知、同情心和责任感而从事公益事业的人和人群。志愿服务泛指利用自己的时间、自己的技能、自己的资源、自己的善心为邻居、社区、社会提供非赢利、无偿、非职业化援助的行为。听众朋友,您正在收听的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午间一小时》周末特别节目《名人相约星期五》,特邀主持人吴小莉等三位中国志愿者形象大使与您共同分享作为志愿者的快乐,与您共话中国志愿服务的未来之路。请您继续收听。)

  吴:接下来介绍的是这位很年轻的校长,我刚才已经说了,凤霞可能与我们理解的标准的志愿者更相近一点,因为你做的就是无偿服务。我知道你是在93年放弃了很优裕的工作和生活的条件,自愿到贫穷落后的清远市清新县的白湾镇,做了一名民办教师。

  陈:不是民办教师,是代课老师,比民办教师待遇还要低一点。

  吴:先从代课老师做起,再做到民办教师,一做做两年,后来发现做不过瘾,还要做下去,就办了一所学校,对吧?

  陈:对。

  吴:而且我知道清远这个地方,我不知道现场有没有来自广东的朋友。广东大家知道珠江三角洲相对比较富裕,清远这个地方离广州大概有70公里的车程,广东非常富裕,珠江三角洲非常富裕,但是清远被称为什么?金三角的寒极或者粤北的寒极,就是说它在一个很富裕的地方却是一个最贫穷的地区,结果你就在那里办了一所学校,凤霞中学。

  陈:对。

  吴:现在有1300多位学生。你听得出来凤霞的口音是比较广东的口音,但是她的普通话还是说得很好,本来她来上我们的节目她有点担心的。我们为她的普通话鼓鼓掌好不好?

  (掌声)

  陈:谢谢。

  吴:凤霞你来谈一谈,为什么那时候放弃你的高薪,或者放弃有薪的职业去从事无偿的工作?

  陈:其实92年开始,我就从媒体上知道有希望工程这样的事情,所以我就偷偷给他们写信要资助几个小孩儿,后来就一直给他们寄钱。93年3月28号我就去看他们,因为他们经常给我来信,说他们县里怎么穷,怎么怎么样,我不相信,认为广东没有这么穷的地方,我心里也有这样的疑问,我当时是带着这个疑问去那里看的,看他们有没有骗我的钱。去了之后在那里呆了一个星期,和我去的同事回来病了半个月,就是那一次探望触动我要留下来做老师。

  吴:你的同事为什么病了半个月?

  陈:水土不服,白湾镇有72平方公里,但是它有70公里都是石灰岩,种不了植物。

  吴:你看它的确这么穷的时候你觉得除了要捐钱给他们,你还想做什么?

  陈:那时候我是一个高中毕业生,我想我在这里当老师应该绰绰有余了吧?我就向当地的教育办说我想过来当老师行不行?他们以为我开玩笑,我说你先别管我来不来,你就先给我写张聘书,以后我来了就来,不来了也算了,他们以为是玩笑,就真的给我写了。其实我也不是你们想像的那么潇洒,说去就去,我回去思考了一个多月,最后把工作辞掉去了。

  吴:你从一个很富裕的家乡到一个你同事还曾经水土不服的地方,去的时候你会不会真的担心?虽然你考虑了一个多月。

  陈:怕,那时候就只有怕一个字,因为我不了解山区的生活习惯和其它的风俗,我晚上睡觉的时候是睡在学校的楼梯间里,整栋楼只有我一个人,我很怕,我就用石头挡住门。开始的一个星期我几乎没有睡好觉,后来整天和他们接触,我感觉我的担心是多余的,后来连睡午觉我都没有把门关上,经常屋里还多了一些农民送的蕃薯和菜。

  吴:白湾镇的农民不但不会破门而入而且还会送东西给你,挺好的,我们应该欢迎支教一下,那里还缺不缺老师?我们可以去支教一下。

  陈:可以去我们学校当老师。

  吴:我再来说一说实际后面凤霞还有一些历程,她到那里去本来是代课老师,被称为希望大使,但教了两年之后她说她是高中生,之后她又想着再进修,因为教一教自己也贫乏了,所以她再去念书。去华南师范大学外语系大专班进修,进修完之后她就到广州市民政局工作,专门从事什么呢?慈善募捐的工作,她很会说,能募捐到很多钱,对不对?捐到这个钱之后你又发觉没有办法用到自己想要去的白湾镇身上,最后你再放弃这个工作,就开始在白湾镇办学,又募捐了很多钱。

  陈:当时我办这个学校,他们都说你花这么多力气去办这个学校,为什么不把这个钱投捐到有需要的人身上。我觉得办学校是一种教育,如果你要提高我们的生活水平,我觉得教育是必需要的,所以我觉得教育对一些人,特别是贫困山区的人是很重要的权利吧,我就决定不管怎么困难都要搞这个学校,为他们提供一些帮助和服务吧。

  吴:你可不可以告诉我们现在学校最需要帮助的部分是哪些?

  陈:我们的学生需要资助,我们学校基建还没有完善,只有两栋楼,一些基本的运动设施还没有,所以还需要这方面的扶持和资助。

  吴:你告诉我们后来你放弃了很多东西到那个山区去,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最大的遗憾是什么?

  陈:我在那里呆了两年,那时候我是22岁,是我最美丽的那段时间,我都奉献给白湾了。

  吴:你现在还是很美丽的。

  陈:谢谢。所以他们说我可能不值,但是我从自己的角度来看,其实我在教育他们的同时也教育了我自己,我觉得自己变化很大。我在白湾的这两年才促使我搞这个学校,我觉得这几年的经历是我这辈子用不完的精神财富,遗憾就是我当时觉得很孤单,而且还有一些无奈。因为当时我去所有人都不理解我,包括我父母亲,我妈妈哭了一年,不断叫我的同学给我写信劝我回去。

  吴:就是不被家人理解,不被朋友理解,觉得这个人一定头脑烧坏了。

  陈:说我失恋去那儿的都有,很有意思的是传媒报导出去有一个读者给我写信,他说陈凤霞没关系,无论你以前受过什么伤害,无论你哪方面有问题,我都愿意娶你。

  (笑声)

  吴:如果你回过头来想,那时候22岁到贫困地区支教,到现在办学校,你觉得志愿工作者需要什么样的帮助他们才能在这个地方教学、办学?

  陈:其实我们志愿者本身也是人,我们不是神,我们也有困难的时候,但是在服务中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谁来保护我们?我感觉在做志愿服务过程中,我们除了需要一些情感上的认同之外我们还需要法律上的认同,这确实很重要。比如某些地方,好像广东的汕头,它为一些志愿者购买保险,我觉得这些做法是比较不错的。可能我们在服务当初没有想到回报,但是我们救人时遇到危险时我们应该怎么办?我觉得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这些问题也会使我们政府对志愿服务有所推动、完善。

  吴:针对这个问题我想问侯处长,活生生的几个志愿者在这里,他们刚才也提到了需要一些保护,您觉得政府可以怎样保护这些志愿者?让他们不论在情感上、法律上有保障,政府可以怎样保护他们?

  侯:实际现在国内没有全国志愿服务的立法,但是已经有地方的立法,广东省99年通过了一个广东省的青年志愿服务的条例,今年年初是南京市也通过了,南京市也通过了,在上个月山东刚刚通过了山东青年志愿服务的规定。应该说山东、广东在国内的经济地位还有它各方面的地位都是很重要的,这两个省的立法对全国的立法有促进作用。我们看陈凤霞,她这种情况,她做的是长期服务,我们底下在座的也当过长期志愿者的,因为有我认识的朋友。这个志愿者确实需要政府,需要社会各个方面都给他提供一个很好的环境,我觉得并不是在经济上给他什么补偿,只是要帮助他把志愿服务的工作能够正常的完成,比如我们的扶贫项目。我们组织者希望更多人介入,就需要给志愿者提供一个比较好的入口。

  (音板:听众朋友,您正在收听的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午间一小时》周末特别节目《名人相约星期五》,特邀主持人吴小莉等三位中国志愿者形象大使与您共同分享作为志愿者的快乐,与您共话中国志愿服务的未来之路。请您继续收听。)

  侯:实际上每年报名的志愿者我们初步统计,参加扶贫接力计划的有一万多人,不光是支教,也有刚才王院长说的有一些医卫的志愿者,还有做科技项目的,还有做其它专门的项目,这几年报名的都很多,但是我们派不了这么多人,有制约。受援地区作为贫困地区,我们不可能让它承担志愿者的费用,这里面有一个概念,志愿服务本身是有成本的,这个成本并不是给志愿者多少钱,他是搞一项活动,要有场地,有音响,有电,有人维持秩序,这就是成本,我觉得作为一个组织者就要提供一个很好的环境,把志愿服务的成本要解决了。比如志愿者,陈凤霞在当地有吃的问题,住的问题,或者相应的生活标准,我作为补贴发给你,把基本的生活保障要实现。现在在没有立法的现状下我们在作一些促进工作,我们跟教育部、人事部、西部开发办、中央的文明办都发了很多政策性的文件,它是有政策意义,比如志愿者在贫困地区服务期间同样计算工龄,比如王院长是专业技术人才,她有专业工作时间,你服务这一年,也计算专业工作时间,这是人事部给的政策。包括大学毕业生,很多单位要求你要有基层的工作经验,如果你参加了志愿者的扶贫接力,以后你就不需要这个经历,尽管没有很多物质上的支持,但是这种支持还不是钱能够买得到的。

  吴:我了解在香港,比如无国界组织,他们每次都有一些技术人才,包括工程师、医生去一些贫困地区,一年就离开了。香港政府就保障,或者一些私人的企业就保障,说离开这一年我不给你工资,但是你回来以后我保障你复职。我们就是希望企业或者政府能够帮助这些志愿者从事他们想做的志愿工作。

  侯:对,我觉得在没有立法之前确实需要咱们社会各个方面,大家都来关注它,比如我确实去了不,但陈凤霞想去清新县,我可能帮助她一下,比如你回来了可以到我这儿工作,这也是心理上的保障。

  吴:我们希望听众朋友收听了这个节目都可以资助,都可以支持志愿服务,不只是您本身要身体力行到清远去。凤霞,我想你作为一个志愿者,从事这么久的志愿工作了,你给一些想要从事志愿工作者的建议,就是心理素质是不是要特别好,特别不怕黑,特别不怕别人闯进你家?是不是需要这种心理素质或者心理准备?

  陈:首先我感觉应该有一个承受力,可能有些人和我们一般看问题不同,你好端端的为什么要跑到山区去呢?肯定有问题,他把我们的做法和常规相区别,我觉得我们一定要有这个心理承受力。第二个我觉得中国志愿服务发展到现在这种程度需要比较专业的人员,比如你去救灾救火,没有专业的技术你会有一些安全上的问题,牺牲了怎么办?我说这些问题就是希望我们指导中心能不能把志愿者培养得比较专业,去做一些专业的服务。不同的阶层有不同的内容,去做这些志愿服务。

  吴:刚才侯处长也多次提到在台下的听众中有很多志愿工作者,刚才侯处长也一直说一个老朋友,就是曾经参加过第一届研究生支教团,现在是人民大学的老师,非常年轻的老师,虽然大家看不到他,但是我可以告诉大家他是一个大帅哥,叫做张航宇。

  张:我是在99年的7月份,参加首界研究生支教团活动,到甘肃的一个县里扶贫支教一年。一直到2000年的7月份结束,刚才侯处长也提到了,各项政策什么的,我觉得我是这些政策,还有规定的最大受益者。

  吴:我可以知道你主修什么吗?

  张:企业管理。

  吴:你去教中学?

  张:我主要教初一的英语和初三的化学,但是这一年我除了语文没教过别的都教过了,包括音乐美术。

  陈:山区都有这种特点,一个人要教很多课。

  张:我们有个说法,山区的老师是全才。

  吴:您自己觉得您全才吗?

  张:我有这种信心。

  吴:你也能唱歌教美术。

  张:我想是这样的,在上课之前我也担心,但是我想我至少要比他们强。

  吴:你可以告诉我你支教这一年对你人生最大的变化是什么,除了感谢侯处长跟企业家之外。

  张:通过这一年,收获最大的我应该是我自己,关键是我这一年真正在最贫困的地方,最苦的地方,经过一年锻炼对我人格的培养,在我走之前我没想到,因为以前也从事过志愿者行动,但是我没有那么深入的了解志愿者和志愿者的行动,还有志愿者这个事业,经过这一年我才了解到,才深刻体会到志愿者的神圣和志愿者的伟大。

  吴:你有多少学生?

  张:我总共带两个班,一共是一百多。

  吴:你走的时候他们怎么样?

  张:跟我一样,都是痛哭流涕。

  吴:被叫老师的感觉是什么样?

  张:很光荣,但是责任也很重大,特别是在山区当老师,我觉得我担负的责任更大,我除了教书育人之外,我更大的是对他们本身的启发,因为他们的视野是很窄的,他们在这个环境里看到的所接触到的也是很少的,包括我初三的学生,他们都没有见过计算机,而且家里有彩电的都很少很少,有黑白的就不错了。

  吴:你知道你那些孩子们怎么了呢?

  张:知道,因为我跟他们一直保持联系,包括今天上午刚刚收到他们给我寄来的信,就在我的书包里。

  吴:可不可以给我们念一封?

  张:这是我一个初三的学生,他现在已经上高二了,他写:

  张老师:

  你好!

  首先向您问好,不知您是否还会想起我这个调皮的男孩儿,自从高一给您写了两封信之后就再也没给您写过信,真是很对不起,今年我在高二八班,是文科班,虽然选择了文科但至今还有点犹豫不决……

  他下面就跟我探讨了一下他到底学文还是学理,我想补充一句,我想跟陈老师说一句,我觉得做老师真是很光荣。

  陈:有自豪感。

  张:对,非常自豪。

  吴:为他们鼓掌好吗?。

  (掌声)

  吴:我们现在邀请到的是一位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学生,是大运会彩虹志愿者,在大运会期间作为大体联主席基里安夫人和孙子的陪同,孙婷婷你好。

  孙:你好,看到您我感到很高兴。

  吴:谢谢。你刚才进来之前侯处长已经提到很多青年志愿服务者都是参加大型的活动,包括大运会这样的活动,你自己的经验呢?

  孙:在参加大运会之前由于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学生大部分都是以语言为特长的,所以我有很多机会来参加一些比如像英国教育展或者美国教育展,主要做的也都是陪同翻译,在这次大运会中北京外国语大学一共有500多名同学,因为都是学不同语言的,担任这次所有大运会的代表团以及VIP官员的陪同翻译。

  吴:其实我知道实际上很多志愿者,我也被他们服务过,因为我们参加大型的活动都会接受他们的服务。我常常觉得你们实际是很幸福也是很幸运的,虽然你们付出了时间,但是可能你们经历了人生从来也不会再有机会经历的,你旁边经过的就是一个总统,再经过的就是一个VIP,再经过的就是一个总裁,这种经历,我觉得很好一点就是给我们朋友知道,只要你学有专精,你愿意奉献,你就会有机会在人生很初期,因为人生乐章才刚开始大学生的时候就有这样很好的经历。你是不是觉得很难忘?自己最大的收获在哪里?

  孙:这次收获确实让我很难忘,我觉得我最大的收获就是通过这次活动,因为大运会是全世界青年的一次聚会,通过这次活动我觉得所有北外的同学,包括我们参与的老师,都通过我们的努力向全世界展现我们中国大学生的风采,可以说我们是走在外宾第一线的这群人。这次大运会我觉得就像刘淇市长说的,说所有的彩虹志愿者就是北京夏天最亮丽的风景线,我觉得我们作为这道风景线的最前沿,我觉得我们没让北京市民和全国人民失望,我觉得我们做到了。

  吴:我们给这道风景线鼓鼓掌。

  (掌声)

  孙:谢谢。

  (音板:什么样的人可以申请当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志愿者要具备以下条件,自愿参加,具有志愿奉献的精神,受过高等教育,具有大专以上的学历,年龄在18——40岁之间,身心健康;从事社区发展志愿者需要具备以下条件,自愿参加,具有志愿奉献的精神,身心健康,受过高等教育或中等职业教育,能够提供知识和技能服务;绿色行动年计划志愿者需要具备以下条件,自愿参加,具有志愿奉献精神,身心健康,年龄在18——40岁之间,具有吃苦耐劳精神,拥有植绿护绿方面专业知识的人优先录用。听众朋友,您正在收听的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午间一小时》周末特别节目《名人相约星期五》,特邀主持人吴小莉等三位中国志愿者形象大使与您共同分享作为志愿者的快乐,与您共话中国志愿服务的未来之路。请您继续收听。)

  吴:好,我们接下来也是另外一位志愿者青年志愿者何可,何可是中国普法基金的负责人,个人出资义务普法了16年,你看不出来年龄有那么大嘛!

  何:我今年35岁,我18岁到检察院工作的时候就做志愿者,但是我做志愿者和在座的可能都不太一样,我觉得做志愿者没有那么沉重,也没觉得怎么大惊大喜,我觉得它对我是新的生活方式。比如有很多人在业余的时候玩牌,去旅游,我可能没那么多爱好就做志愿者了,我觉得它是一种业余爱好,另外我觉得志愿者是一种国际语言,因为我做了志愿者,我到世界各地,包括在中国去了很多地方,我去过清远,我的家乡是广东梅县的。

  陈:也是比较穷的地方。

  何:对,而且是山区,我去过清远。我觉得它是一种语言,使我在任何地方立即可以融入这个社会。比如我要去台湾,我到台湾之后,因为我是志愿者,我跟很多人融合,包括李正道博士,他不是做骨髓捐献吗?而且因为我是志愿者,我也是中国红十字会的监事,我融入到许多群体中,这使我的生命更加丰满了,所以做志愿者对我来说实际是很轻松,很愉快的事情。

  吴:更重要的是你的群体都是些志同道合的朋友。

  何:对,另外我感觉在国内有许多人觉得志愿者是两级的,一个是孩子的事情,是上学的学生的事情或者老年退休之后的事情,还有一种是觉得这是有组织的事情,大家组织起来,或者团组织组织起来。可是在我们这个年龄段大家应该怎么做呢?像我们30多岁的人应该是社会的中坚,中国在发展,城市化也在发展,我们可能是白领阶层,可能是社会最稳定的特别大的力量,这些人能不能参加到志愿者里面,他们以什么形式参加到志愿者里面,我觉得是特别重要的问题。

  吴:我特别想问你,就像你说的,很多人觉得我有钱,但是没闲,或者我这个白领阶段,正在为事业打拼的时候,我怎么从事志愿者的工作?

  何:我觉得重要就是你的心态,它是一个很平常的事情,不要架子太高;第二志愿者不是职业,不需要你全力以赴,占有你什么,它就是你的业余爱好。我们随时都可以做。我觉得做你能够做的,做你可以做的,如果一个人没有知识,他偏去做。比如我学法律的,偏去做医疗服务,我觉得这就勉为其难了,做你能做的,有的事对一个人是非常简单的,对另外一个人可能是非常难的。比如作为您作为主持人,您在媒体工作,您在您的工作中稍带手,就告诉他人有志愿者有志愿服务、对于您可能是非常简单的,对于我们可能就比较困难了,作为您可能有很多社会影响,有很多吴小莉迷,他们喜欢您,您告诉他志愿者是非常好的事情,他们可能就信任您。可作为我们来说有我们的局限性,所以我觉得因人而异,做自己能做的我觉得就能够产生志愿者本身的属性了。另外我觉得中国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像我这个年龄段非常茫然,就像您刚才提到的问题,他不可能参加支教团,我们有我们自己的生活轨迹,我们有我们非常好的工作,我们有我们非常好的事业,我们有我们在这个地方生活很好的人脉。如果一个人要转到另外一个环境中生活以后,这个脉断了,断了以后你再回来,政府给你的政策只是非常好的扶持政策,但是怎么使自己再生起来,这在于个人。而且我觉得志愿服务的根本是自己生活得好,社会生活得好,而不是说你去了把自己牺牲了,生活得不好了,你生活不好了带来的传递效应不一定是好的。

  吴:我解释一下何可的背景,他本身是学法律的,另外就是一个人出资普法16年,出钱出力,团结了一批志愿者参与志愿普法的活动,先后还获得了全国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中国志愿者服务金奖等多个奖项,我刚才很好奇,你怎么去融合你的志愿工作和生活,因为你告诉我们原则,但是你自己呢?

  何:一方面发挥我个人的一技之长,我是18岁到检察院当的检察官,后来又到政法大学读的犯罪心理学的硕士研究生,我觉得我在法律上有一技之长,我愿意用我的知识服务于这个社会。一方面通过给大家免费法律咨询、书信解答,由于我的存在,我影响自己一个小的范围,我这个小范围又在人和人之间逐渐传递,就完全是一种善的传递,人的本能的一种传递。

  (音板:青年志愿者的招募方式是怎样的呢?招募青年志愿者采取青年志愿者自愿参加的原则,面向社会公开招募,一般会在新闻媒体上发布招募启示和招募广告,或者在大中城市举办招募说明会,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和各地青年志愿者组织设有招募办公室,向社会通过招募电话接受志愿者的咨询和报名,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的电话是010-67081795、010-67081796,网址是www.zyz.people.com.cn,听众朋友,您正在收听的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午间一小时》周末特别节目《名人相约星期五》,特邀主持人吴小莉等三位中国志愿者形象大使与您共同分享作为志愿者的快乐,与您共话中国志愿服务的未来之路。请您继续收听。)

  吴:我想把时间开放给在座的志愿者朋友们,你们可以提问,我们现场所有的朋友都可以提问,你也可以提问这三位已经发过言的志愿者或者在座的所有嘉宾朋友或者我本人。

  听众1:小莉!您好,我有两个问题问您,第一个问题是您担任形象大使之后会不会从事志愿服务?会做哪些工作?还有一个是如果有半年的时间去参加一项支教或者扶贫的工作您是否愿意放弃现在主持人的工作?

  吴:我非常之乐意,我想我如果跟公司说休假半年估计它不准,但是我想履行我的义务,做形象大使的工作去支教我希望公司能够核准,这样就可以做支教的工作,我还是很乐意做支教的工作,至于形象大使到底要做些什么,我也在等候侯处长的差遣。

  听众2:侯处长我想问您一下,咱们这个志愿者和咱们通常说的慈善家有没有什么明显的区别?

  侯:我理解的慈善家,像凤霞我觉得在向那个趋势走。但我觉得慈善家和志愿者还是不同的概念,慈善可能更多的不是“为”,我们法律上讲有两种行为,一种是“做为”,一种是“不做为”,“为”就是说你不一定非得去贫困地区当老师,但我可以帮助陈凤霞去当老师,我觉得志愿者更多的是“为”。我帮了别人,但是我可以自己做,这两者我觉得是互相融合的,比如小莉,就有可能既是志愿者,也是慈善家,既自己去为,又帮助别人去为,我是这么理解的,不知道你满意不满意。

  听众2:您认为志愿者发展的趋势是以个人行为,还是越来越多的会组织化?

  侯:我感觉,也是一种体会,因为我做这项工作也并不长,三年时间。我的感觉就是志愿服务是未来一种潮流,在国内国际都是潮流,现在的中国我们还是停留在道德层面上,我们要树立一种社会发展的方向,奉献友爱互助精神,但我觉得未来它应该是公民基本的权利和义务,即是你到了一定年龄就有义务去从事志愿工作,至于你干什么,随你的便,干多长时间也随你。你在特定的年龄有特定的时间从事志愿服务,比如北京市就有,在16——18岁成人预备期期间,你这两年为社会提供的志愿服务时间,每年不少于48小时,我的理解是未来的发展应该是这样的,未来是法制的社会,是市场稳定的社会,那么志愿者也应该找到他在市场里或者法制的空间里一个自己的定位。

  吴:非常谢谢侯处长给我们做这么精辟的解说,让我自己对志愿者或者中国志愿者服务的发展有更进一步深刻的理解,我未来做这个形象大使会做得更精准一些。

  (音板)

  吴:我想在节目的最后请另外两位形象大使用最简短的一段话作个结尾,先请王院长。

  王:我还是说说我们红十字会的一些具体工作吧!我们红十字会的宗旨就是救死扶伤,扶危救困,敬老助残,助人为乐,最后我们的工作也应该在这方面做。

  吴:谢谢。凤霞?

  陈:希望所有的人为你身边有需要的人群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服务。

  吴:谢谢。我想节目的最后我要感谢所有参与的朋友,还有嘉宾还有所有的志愿者朋友,我们常常说每个人都可以在自己的舞台上表演得非常好,但是必须有人领这条路,我希望每个人都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都做领路的人,欢迎大家加入志愿者的行列,加入我们的行列,今天非常谢谢各位的收听,再会。

   订短信头条新闻 天下大事尽在掌握!
      新浪企业广场诚征全国代理


发表评论短信推荐】【关闭窗口
 相关链接
5月22日《午间一小时》:为西部播种春天(2001/10/26/ 10:23)
7月23日《午间一小时》:让意外伤害远离孩子(2001/10/26/ 10:19)
10月17日《午间一小时》:生命的渴望(2001/10/26/ 10:13)
10月21日《午间一小时》:留学美国(2001/10/26/ 10:04)
10月7日《午间一小时》:留学英伦(2001/10/26/ 09:57)
10月11日《午间一小时》:网络警察(2001/10/26/ 09:53)
撒贝宁做客《午间一小时》:生产快乐(2001/10/26/ 09:50)
10月18日《午间一小时》:走近监狱医院罪犯(2001/10/26/ 09:48)
8月9日《午间一小时》:三天与五十三年(2001/10/20/ 07:22)
8月27日《午间一小时》:穿越无人区(2001/10/19/ 10:26)
中央电台《午间一小时》专题

新 闻 查 询


分 类 信 息
北京
  • 1.8元租别墅办公
  • 零投入=高回报
  • 专业大屏幕电视墙
  • 农家大院转让
    济南
  • 热气球庆典广告
  • 全国CAD培训
    上海
  • 百尺竿头更上一层
  • 奥索卡攀岩馆
    广东
  • 0.38元国际长途
    河南
  • 跨入汽车新世纪
    天津
  • 环保产品暖通空调
  • 分类信息刊登热线>>


    新浪商城推荐
      数字卡专题
  • 移动IP记帐卡
  • 省钱打国际长途
  • 联通IP卡31.99
  • 吉通IP卡 67折
  • 40元/月天天上网
  • 下一代上网卡
     (以上推荐一周有效)
  • 更多精品特卖>>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 1996 - 2001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